母亲去世十周年祭诗词( 三 )


母亲没做过饭 , 但是她会裁剪、缝制衣服 , 她没看过任何裁剪书籍 , 但是她手巧 , 敢下剪子 , 把旧衣服拿过来看一下 , 就照葫芦画瓢地剪出衣服的轮廓 , 那时我们家有一台缝纫机 , 我们5个孩子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由我母亲自己做 , 虽说衣服样式不是多么时髦 , 但还算合体 , 在那个年代 , 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已经是难得的幸运了 。
记得那时一到小年 , 我母亲便买布忙着为我们做衣服 , 一直忙到腊月29的晚上 , 大年30清早 , 当我们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眼时 , 一身新衣服已经放在了枕边 。
我刚上初中时 , 母亲任我们班的班主任 。
那时学校基本不上文化课 , 学生整天写批判稿 , 一次有一位同学写批判稿 , “残渣余孽”四个字不会写 , 就问我母亲 , 我母亲便写在了黑板上 。
那时黑板的上方写着“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于是有个同学就告诉了工宣队 , 说我母亲在“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下面写了“残渣余孽” , 说这是政治问题 , 幸亏工宣队的贫下中农代表、正明山的孙大伯没有给我母亲上纲上线 , 他说 , “老师是毛主席派来的 , 你们要相信老师 。
你们有不会写的字问老师 , 老师不往黑板上写往哪里写?”当时贫下中农代表的话自然是一言九鼎 , 我母亲才躲过这一劫 。
我母亲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 , 尽管她在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没有任何政治历史问题 , 但是我父亲在文革中隔离受审还是使她受到了牵连 , 当时她虽然悲伤 , 却没有流过眼泪 。
1968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的指示下达后 , 她带头写申请要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 带领全家到农村插队落户 。
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 那时只有13岁 , 我的三弟才5岁 , 由于家里没有劳力 , 学校工宣队没有批准我母亲的申请 。
1969年冬天 , 我母亲参加了农村斗批改宣传队 , 在我们县的东牛栏村一呆就是一年 , 连过春节都没有回过家 , 家里就剩下了我们5个孩子 , 其窘迫程度可想而知 。
我母亲在农村表现得非常出色 , 当时斗批改宣传队在老乡家里住 , 每天早晨她都要给老乡家挑水 , 那时的农村都是大口井 , 需要用扁担摆水 , 她在家里从来没挑过水 , 我真不敢想象她当时是怎么挑水的 , 要是掉到井里怎么办?想起来真是后怕 。
东牛栏村的生产队长撂挑子以后 , 很多社员都要选我母亲当队长 。
由此看来 , 我母亲那时确实表现很好 , 才赢得了众多社员群众的信任 。
1979年我父亲被平反昭雪 , 我们家除了我1977年因体检时血压偏高没被正规大学录取 , 1979年上了电大 , 我的弟弟妹妹在文革后的高考中都考上了正规大学 。
我母亲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我母亲一生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对共产主义事业抱有坚定的信仰 。
她虽然不是党员 , 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
即使已到80岁高龄 , 她仍然时刻...
关于思念已故亲人的诗词展开全部 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 , 冰肌自有仙风 。
海内进遣探芳丛 , 倒挂绿毛么凤 。
素面常嫌粉(氵宛) , 洗妆不褪唇红 。
高情忆逐晓云空 , 不与梨花同梦 。
这是一首悼亡词 , 所悼念的是追随苏轼二十三年的爱妾朝云 。
————————————————————半死桐·鹧鸪天 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 。
同来何事不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