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词解释

语文古代诗词解释

古代诗词中六里一词有何典故? 据《史记》卷七十《张 仪列传》载(张)仪说楚王曰:大 王诚能听臣,闭关绝于齐,臣请献商於(秦地名)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 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 计无便此者楚王大悦而许之 。
……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 。
……张 仪至秦,……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
楚使者 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 。
,还报楚王,楚王大 怒,发兵而攻秦 。
”唐?罗隐《武牢关》:“楚人曾此限封疆,不见清阴六 里长 。
”武牢关在商於地区,作者过武牢关,句中有“六里”为点明地址 。
古代诗词中柳恽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柳吴兴《梁书》卷二 十一《柳恽传》载,南朝梁诗人柳恽 自幼学琴,“特穷其妙”,“始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琅邪王 元长见而嗟赏,因书斋壁 。
至是预曲宴,必被诏陚诗”,天监二年,出为吴 兴太守八年,复为吴兴太守六年,“为政淸静,民吏怀之” 。
有柳吴兴之 称 。
后常用以喻诗人或工琴之士 。
唐?李商隐《西溪》:“苦吟防柳恽,多 泪怯杨朱 。
”唐?张又新《吹台山》“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

古代诗词中息夫人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如息,以食入享, 遂灭息 。
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 焉,未言 。
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姓,纵弗能死,其又奚 言?”春秋息国被楚所灭,息君夫人息妫归楚王,虽生二子,但从不同楚 王说话 。
后以喻指被迫改嫁女子的怨痛 。
宋?王禹偁《商山海棠》:“轻 轻飞燕舞,脉脉息妫言 。
”清?邓汉仪《题息夫人庙》:“千古艰难惟一 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

古代诗词中饮冰一词有何典故? 《庄子?人间世》篇“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
”唐?成玄英解释说:早晨接受 诏命,晚上饮冰,足见内心恐怖焦虑 。
后用作惶恐忧心之典 。
唐?宋 之问《送姚侍御出使江东》:“饮冰朝受命,衣锦昼还乡 。
”唐?郑谷《献制 诰扬舍人》:“为郡东吴只饮冰,琐闱频降凤书征 。

古代诗词中武陵海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 陵人捕鱼为业……怡然自乐 。
”晋诗 人陶潜不满丑恶动乱的社会现实,便借用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传说作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无君无臣、无赋税、环境幽美闲静的人间乐土 。
故桃花源又称武陵源 。
后人以武陵源喻清净幽美或避世隐居之地 。
有 时也喻指仙境?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鸟 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
” 清?谭嗣同《崆峒》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

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1、诗经·采薇 【注释】(1)选自《诗经》 。
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
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
(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
(3)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 。
无实义 。
下同 。
(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
曰,言,说 。
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
归,回家 。
莫,即今“暮”字 。
(5)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 。
靡,无 。
室,与“家”义同 。
(6)犭严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
(7)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
不遑,不暇 。
惶,闲暇 。
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 。
居,安坐,安居 。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8)柔:柔嫩 。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
(9)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
(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 。
载……载……,即又……又…… 。
(11)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 。
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
定,安定 。
(12)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