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三 )


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 , 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 , 正月初九"煮生食" , 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
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 , 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 , 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 , 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
婚俗
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 , 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 , 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 。同姓可通婚 , 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 。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 。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 , 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 , 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 , 表达情 , 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 , 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 , 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 。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 。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 。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 。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 。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