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悼念亡夫的诗词

诗经悼念亡夫的诗词

悼念亡妻亡夫的诗词展开全部 比较著名的除了楼主所举例的外,还有……(就我所知) 悼亡诗 ——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
【作者】: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
”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
” 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 。
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 。
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 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 。
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 。
潘岳 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 。
其二首分别为:其二皎皎窗中月 。
照我室南端 。
清商应秋至 。
溽暑随节阑 。
凛凛凉风升 。
始觉夏衾单 。
岂曰无重纩 。
谁与同岁寒 。
岁寒无与同 。
朗月何胧胧 。
展转盻枕席 。
长簟竟床空 。
床空委清尘 。
室虚来悲风 。
独无李氏灵 。
髣髴覩尔容 。
抚衿长叹息 。
不觉涕沾胸 。
沾胸安能已 。
悲怀从中起 。
寝兴目存形 。
遗音犹在耳 。
上惭东门吴 。
下愧蒙庄子 。
赋诗欲言志 。
此志难具纪 。
命也可奈何 。
长戚自令鄙 。
其三曜灵运天机 。
四节代迁逝 。
凄凄朝露凝 。
烈烈夕风厉 。
奈何悼淑俪 。
仪容永潜翳 。
念此如昨日 。
谁知已卒岁 。
改服从朝政 。
哀心寄私制 。
茵帱张故房 。
朔望临尔祭 。
尔祭讵几时 。
朔望忽复尽 。
衾裳一毁撤 。
千载不复引 。
亹亹朞月周 。
戚戚弥相愍 。
悲怀感物来 。
泣涕应情陨 。
驾言陟东阜 。
望坟思纡轸 。
徘徊墟墓间 。
欲去复不忍 。
徘徊不忍去 。
徙倚步踟蹰 。
落叶委埏侧 。
枯荄带坟隅 。
孤魂独茕茕 。
安知灵与无 。
投心遵朝命 。
挥涕强就车 。
谁谓帝宫远 。
路极悲有余 。
悼亡诗——沈约·南朝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作者】: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 。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 。
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 书令,卒谥隐 。
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 。
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 永明体” 。
所创“ 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影响 。
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 。
所著有 《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 。
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
【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 。
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 。
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 。
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