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蒜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腊八蒜和腊八醋的由来~

1、腊八蒜和腊八醋的由来~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豆腐 , 腊八蒜 。太多了要仔细看:
 ,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 。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 , 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 , 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 。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 , 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 , 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 。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 , 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 。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 。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 , 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 , 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 , 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 , 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 。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 , 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 , 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