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海关的诗词

描写山海关的诗词

描写山海关 嘉峪关 玉门关的诗句 嘉峪关:嘉峪关诗的突出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大漠雄关的瑰奇景观 。
有侧重写关的:“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 。
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
”(明·陈棐《祁连山》)有侧重写风沙的;“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清·汪漋《敦煌怀古》) 。
更多的诗是侧重描摹关城的雄姿:“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
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清·宋伯鲁《入关》);“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
锁钥九边联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清·裴景福《登嘉峪关》) 。
明清时期这些诗作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天下雄关”的粗犷而奇异 。
嘉峪关是西北的军事要冲,许多嘉峪关诗反映了西北政治军事形势 。
清初,常出兵西北,金戈铁马,鼓角相闻 。
雍正军机大臣鄂尔泰的《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诗就反映这种场面:“宣麻西下领诸侯,小驻筹边望戍楼”,“旌旗一变思汗羽,挞伐重光问虏酋” 。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从嘉峪关向西进军的 。
幕僚施袖华有诗云:“暮宿嘉峪关,别酒破萧瑟 。
凌晨出西门,送客旌旗密”(《出嘉峪关作》) 。
后来西北地区太平无事,但嘉峪关仍驻重兵:“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风腾瀚海鲸鲵吼,月冷荒城剑戟环”这是陕西提督周达武《登嘉峪关》里的诗句 。
上海关: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
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
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
”表达了诗人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
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 。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难酬的感慨 。
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 。
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 。
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
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 。
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 。
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 。
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
”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玉门关:和王七玉门关吹笛 (高适)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玉门关盖将军歌(岑参)盖将军,真丈夫 。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