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桃花诗词博客( 五 )


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 , 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 , 仿佛在伤...
蝶恋花诗词鉴赏《蝶恋花》这一词牌 , 名作层出不穷 , 本人最喜欢苏轼这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 , 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 , 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
“残红” , 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 , 不但花少 , 且已褪色 , 感伤之情更浓 。
睹暮春景色 , 抒伤春之情 , 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 , 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
有繁华就有衰落 , 有凋谢就有新生 。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 , 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 , 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
接着 , 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 , 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 , 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
寥寥几笔 , 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 , 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 , 有人以为应是“晓” 。
通读全词 , 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 , 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
而燕子绕舍而飞 , 绿水绕舍而流 , 行人绕舍而走 , 着一“绕”字 , 则非常真切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 , 愈来愈少;普天之下 , 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
“柳绵” , 即柳絮 。
柳絮纷飞 , 春色将尽 , 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 , 又自是一番境界 。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
“天涯”一句 , 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 , 尔何怀乎故宇” , 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 , 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
即便如此 , 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 。
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 , 与朝云闲坐 。
时青女(霜神)初至 , 落木萧萧 , 凄然有悲秋之意 , 命朝云把大白 , 唱‘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啭 , 泪满衣襟 。
子瞻诘其故 , 答曰:‘奴所不能歌 , 是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 , 是颇耐人思索的 。
苏轼一生漂泊 , 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
此时 , 他已人到晚年 , 遥望故乡 , 几近天涯 。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墙里有人荡秋千 , 墙外有条小道 。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 , 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
这里 , 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 , 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 , 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 , 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 , 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 , “墙里”、“墙外”分别重复 , 竟占去一半 。
而读来错落有致 , 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