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诗词《女人》写的是什么?( 五 )


全文是: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出自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唐伯虎)经典诗作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
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揭秘唐伯虎真实身世 都是什么素材提起唐伯虎,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剧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 。
特别是他的“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市井美谈 。
其实,后人传说中的风流才子,命运有些不济呢!天才早发唐伯虎(1470-1523),生于明宪宗成化6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故名唐寅 。
寅属虎,故字伯虎,号子畏,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和文学家 。
其父唐广德是苏州小商,母丘氏 。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典籍,闲暇时也学画山水花鸟,曾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
十六岁时,唐伯虎在秀才考试中获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
因才华出众,他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
十九岁时,唐伯虎娶当地女子徐氏为妻,两人感情甚洽 。
二十五岁那年,唐伯虎家中遭遇特大变故,父、母、妻、子、妹相继去世 。
这使他深感祸福无端,生死无常,意志一度消沉 。
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奋读书 。
二十九岁时,他参加应天乡试,名列榜首,一时之间,“解元公唐伯虎”之名,传遍了南京城 。
一世英才毁于铁杆粉丝第二年,踌躇满志的唐伯虎,进京会试,与江阴举人徐经同行,正所谓“一朝欣得意,联步上京华” 。
此时,唐解元之名早已名动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在前面等待他的将是无比壮丽的锦绣前程 。
唐寅也毫不掩饰他此行的目的是挑战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同行赶考的徐经,是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 。
徐经是江阴富商之子,而此时的唐寅已是偶像级的大明星,徐经对其十分崇拜,明确表示愿意为唐寅报销一路上所有的费用,只求能与偶像同行 。
对这样的好事,风流才子唐伯虎自然是笑纳了 。
但是,唐伯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差点被这个粉丝给害死 。
原来,在这一年的考试中,有一道难倒天下才子的考题,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有找到题目的出处,只好交了白卷,只有两份卷子写出了完美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