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蒿是重阳节还是端午节,插艾草是端午节的习俗是对错

1、插艾草是端午节的习俗是对错是对的 。
插艾草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艾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以驱瘴避邪 。
艾 , 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 , 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以艾入药 , 有理气血、暖子宫、寒湿的功能 ,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针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 。
起源:
相传很久以前,按常规瘟神在端午节要降灾 , 天帝产生恻隐之心,便派人下凡体察民情 。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 。”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 。
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天下的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过瘟灾 。”老头听说后就挨家挨户告诉了所有的人,于是,家家插上艾蒿、菖蒲 , 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平安得救了 。后来世代相传,习以为俗 。关于菖蒲艾叶的避邪之说,这里有一段具有人文意义的传说 。
端午节习俗:
一、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在晋代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在当时,粽子还用作礼尚往来之物 。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 ,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东亚及东南亚等国 。
二、赛龙舟
赛龙舟前 , 先要请龙、祭神 。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划龙舟时,多有唱歌或念口号助兴 。声音雄浑壮美,扣人心弦,也增加赛龙舟时的氛围 。
三、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良物 。端午节在家门口挂艾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人们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
四、佩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 , 香气扑鼻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特色艺品 。
五、喝雄黄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