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分类有哪些,原煤有多少分类?( 二 )


(二) 煤的化学组成
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 。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 。其中 , 碳、氢、氧占有机质的95%以上 。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 。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 , 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一般来讲,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 氮的含量也稍有降低 。唯硫的含量则与煤的成因类型有关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构成了有机质的主体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常以游离状态析出,但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氮转变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 可以回收制造硫酸氨、尿素及氮肥 。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含硫多的煤在燃烧时生成硫化物气体,不仅腐蚀金属设备,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 , 危害植物生产 , 而且将含有硫和磷的煤用作冶金炼焦时,煤中的硫和磷大部分转入焦炭中,冶炼时又转入钢铁中 , 严重影响焦炭和钢铁质量,不利于钢铁的铸造和机械加工 。用含有氟和氯的煤燃烧或炼焦时,各种管道和炉壁会遭到强烈腐蚀 。将含有砷的煤用于酿造和食品工业作燃料,砷含量过高 , 会增加产品毒性,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
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 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
另外 , 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 , 锗、镓、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 。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达到工业品位或可综合利用时,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通过工业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质,大致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 。
1.水分
指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三种存在状态 。一般以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 。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质 。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 , 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 , 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 , 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 。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