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挂灯笼的来历,求挂灯笼的历史和原因,急!( 五 )


从把灯挂在大门上 , 到孩子们捡起灯 , 它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有关学者考证,点灯笼有光和对人民有贡献的意义 。一般关中农村孩子挑的灯笼不是自己买的,是叔叔送的 , 而且要送到12岁 。为什么我叔叔要给我侄子送灯笼?农村的人是这样解释的:出生后,前路一片黑暗,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舅舅给了外甥一盏灯笼,外甥的前途就一片光明 , 而不是误入歧途 。由此 , 不难看出寄灯笼寄托了多么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在关中农村 , 除了舅舅给外甥送灯笼,新婚姑娘的娘家也给自己的姑娘送灯笼 。这种送灯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姑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富足,更是希望姑娘能为婆家做点贡献 。因为“登”和“丁”读音相同,表示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可见灯笼的意义是不断丰富的 。

正月十五挂灯笼的来历,求挂灯笼的历史和原因,急!

文章插图
4、为什么正月十五要挂红灯笼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举办灯展,家家户户也都挂上红红的灯笼 。那么,为什么正月十五要挂红灯笼?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正月十五为什么要挂红灯笼吧!
为什么正月十五要挂红灯笼
说是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 。围城三天攻不下来 , 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而这时,已经快过年了,又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失,只好先把队伍拉到山里,等过了年再打 。
新年很快过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汤圆,欢庆上元佳节 。黄巢想,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何不乘人们过节的时候,进城摸摸敌军的虚实,再定攻城之策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集众家兄弟商量了一下 , 把义军交给师弟,自己挑上汤圆挑子出了大营,直向浑城走去 。
黄巢进了城门,一直奔西街 。走不多远 , 见十字街前有一伙人正指指划划地看什么 。刚好,这时对面来了个卖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袄棉裤 , 手里不住地敲着梆子 。黄巢上前施礼说:“请问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老人打量一下黄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边 , 低声说:“前两天黄巢带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过几天还要来的 。官家贴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粮,唉!要打大仗了 。”
两个人正说话 , 忽听一阵马蹄响,黄巢抬头一看 , 一队人马飞驰而来,当兵的边跑边嚷道:“众家百姓听着,黄巢进城了 , 现已四门紧闭,跑不了啦,有发现卖汤圆的马上报告。知情不报者诛灭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