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家园观后感写法怎么样?

>观后感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影片里提到的数据:
我们居住的地球 正面临以下的危机
1、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2、全球花在武器的经费多于援助各国发展经费12倍
3、每日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饮用水,10亿人无法取得安全的饮用水
4、10亿人仍饱受饥饿之苦
5、超过50%的世界商业谷物用在喂食动物与生物燃料上
6、全球40%耕地已废耕
7、每年有1千300万公顷的林地消失
8、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危机 。生物族群以快于自然率一千倍的速度死亡
9、75%的渔产品种类已耗尽或面临耗尽危机
10、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已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11、地球上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12、到2050年时,可能会产生2亿的气候难民
首先,我必须要向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者扬-阿尔蒂斯-贝特朗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准备了15年,拍摄了18个月,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家园》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摄影师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还感受到了他那如天地般博大与宽广的胸怀 。本来应该是一部充斥着批判和控诉的片子,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平和,没有感情的发泄,没有絮絮叨叨,有的只是陈列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和真实数据 。这一手法正如鲁迅所说的“: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红肿丑陋的伤疤也可以被赞美的美艳无双 。摄影者就是如此的温柔一刀,却反而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一问题 。
影片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采用对地球大自然记录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通过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 。并通过地球不断的演变来告之世人:人类的存在时间仅有20万年,却已经打破这个存在了四千万年的地球的生态平衡 。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 。人类的过渡开采己经危及到自己的家园 。但当人类意识到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为时己晚 。人类只有十年时间去扭转这一趋势 。
看完影片,震撼之余,人们还是乐于选择沉默.因为我们知道沉默是一个好的态度,独善其身可能信守一个人的清白,借王小波的话说,时代问题太过重要,置
身于一个休戚与共的环境里已不容许个人顾及自身的清白;对于我们的时代,虽不能说是“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而于其中呼吸、感受并能表达者,只有知书明理的人 。那么,接受了这么多年高等教育的我们,也该沉默吗?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写法怎么样?】再来说说文明.农业发展,工业发达,文明开始了.我时刻都没有停止过为人类文明感到骄傲.得益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从一出生就享受着便利舒适的生活.毕竟让任何一个人回到过去那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也是不大愿意的.但是,让人痛心的是,文明,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在毁灭之上? 第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文明开始,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文明结束 。如今,我们正在朝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利比亚的战场上,北约轰炸了卡扎菲的4个儿孙,然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在战火中死去的人,在战火中无家可归的人,还有满天飞舞的战机炮弹,无不是给脆弱的地球火上加油 。如果这个也叫文明,那“代价”是不是太过惨重?文明首先应当要建立在和平之上,我是这样认为的 。文明应当是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在物资上无尽的攫取 。我主张用干净的手段,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 。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