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家园观后感写法怎么样?( 二 )


布莱希特在《致后代人》中说:假如你们谈起我们的缺点,请不要忘记我们这个时代,要知道,你们逃避的正是这个时代 。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有他对于时代的感受,每一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他和时代的关系??逃避只会让地球继续成为“无望的大陆” 。所以我们不能沉默 。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家园》这部呼吁环保的绿色影片并没有过于消极的表述人类过渡开采现今有限能源 。影片最后展现给观众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是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新能源,如风能、光能等,与现代高科技相接合,慢慢被大众采用并取代现今能源消耗 。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可以找得到的 。人且做,天且看——浮云世事,如是而已 。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顾训中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 。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 。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 。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 。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 。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 。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 。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 。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 。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 。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 。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 。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