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千古美谈——读《三国演义》如何写?( 三 )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 , 秉烛达旦 , 千里走单骑 , 过五关斩六将 , 古城斩蔡阳 , 后来又在华容道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 , 因战败降敌 , 但一得知故主消息 , 便不惜千里万里投往 。我认为虽降了敌 , 但最后还是回来了 , 不但仍算忠 , 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 , 卧蚕眉 , 面如重枣 , 青龙偃月刀 , 后来加上赤兔马 。刮骨疗毒不怕疼 , 斩颜良 , 诛文丑 , 几乎变的天下无敌 。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 , 需要一个能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忠臣 , 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 , 神机妙算 , 足智多谋 , 而且一生谨慎 , 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 , 借东风 , 草船借箭 , 三气周瑜 , 治疗华容道 , 翘班八阵图 , 骂死王朗 , 七擒七放孟获 , 空城计 , 七星灯 , 以木偶退司马懿 , 锦囊杀魏廷 , 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 , 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 , 面如冠玉 , 头戴纶巾 , 身披鹤氅 。
总的来说 ,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 , 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 , 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

草船借箭,千古美谈——读《三国演义》如何写?


年幼承兄业 , 权据江东 , 招纳贤士 , 此人便是孙权 。兄长孙策的死 , 猝不及防 , 因而十九岁的他 , 仓促继位 , 也是他能屈能伸的原因 , 也诠释了为何江东基业的流传 。如此之人 , 天下三分有怎无他那一份?
孙权令人无比敬佩 , 辛弃疾更是抒发“生子当如孙仲谋” 。他对古今人民的影响 , 也是不言而喻的 , 实乃令人敬佩之士也 。
忠言逆耳 , 失利孟德
袁绍兵多却败给了曹操 , 这便是有名战役——官渡之战 。袁绍之所以败给曹操 , 是因为不听忠言 , 造成身死而内乱的局势 , 也就是河北风云 。趁着袁氏兄弟自相残杀 , 曹操得利 , 攻陷邺城 , 正所谓“鹬蚌相争 , 渔人得利” 。
千古名话“忠言逆耳利于行” , 可惜袁绍偏就不听取 , 不采纳 , 故战败是必然的 。人生也如此 , 学会听取他人意见 , 再做出决定 , 这样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