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二 )


要求每个学生既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健康制度 , 又能当好义务宣传员 , 向社会 , 家庭 , 个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 ,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养成健康行为 , 纠正不良习惯 。
通过健康教育 , 使青少年在掌握卫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 。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 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 , 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 , 以学校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心理教学工作及营造学校良好心理氛围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 , 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 健全人格 ,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
一、落实既定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 ,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 , 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 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 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
2、立足教育 , 重在指导 ,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 面向全体学生 , 关注个别差异 ,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 , 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 ,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
二、具体工作成效: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开学初即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 , 班主任教师为辅 , 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 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 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 , 有利于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和选择性 。
(1)心理课辅导 。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
(2)心理咨询室 。开放“心灵家园” , 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 , 固定的开放时间 , 固定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