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四 )


3、服饰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 , 自成一段风流 。
4、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 。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 , 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 , 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 。
5、乐器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 。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 。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包括高胡、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司鼓等)为主;西洋乐器(电子琴、单簧管、口琴等)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 , 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 。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 , 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 。30年代后,因受徽班和京剧影响,逐渐移至下场的台侧 。
传统的锣鼓点质朴、洗练,常用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九槌,和十三槌半、四不粘(又名“一字锣”)、凤点头、三条箭、推公车等 。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十三槌半、七字锣、叫锣等 。建国后 , 又陆续吸收京剧技艺,编创了一些新锣点 , 以适应表演和声腔伴奏的需要 。
是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 , 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 , 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文章插图
3、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 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 ,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