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

1、对联的起源对联最早是起源于桃符,是人们为了去除厉鬼,而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并悬挂于门上 。后来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 。随着明代对对子的习俗盛行,出现了对联的这个词 。由于春联和桃符关系密切,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联、专用联、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行业联等 。
对联最早是起源于桃符,是人们为了去除厉鬼,而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 , 并悬挂于门上 。后来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 。而到了明代 , 随着对对子的习俗开始盛行 , 对联的这个词也出现了 。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 , 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 , 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的分类:按照用途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通用联、专用联、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行业联等 。

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

文章插图
2、对联的起源是什么?上联,春风得意凡家喜
下联,金榜题名旷世才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 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谓文"题桃符"(见《蜀杌》) ,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杌》 , 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 。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 。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 , 仍是个悬案 。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
对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