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
教学重点:
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文朗读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诗意描述月夜星空的情景 。(学生回答)的确,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 。
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 。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 。
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
2、作者简介
江河 。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
二、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内容 。
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 。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趋力的和谐 。
2.学生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思考:
(1)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 。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 。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 。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 。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 。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