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 , 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 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结合科学教学工作的实际 , 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课实验教学 。
一、通过趣味性实验调动学生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小学阶段 , 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 , 求知欲旺 , 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 ,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 ,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 , 创设情境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 , 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 自觉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
二、实验方式要具有探究性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 , 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 , 两者原理不同 , 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 , 进而获得结论 , 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 , 因而指向性不强 。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 坚持事实求是
的科学态度 , 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 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
三、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 , 天资 , 兴趣 , 生活环境 , 文化背景 , 民族 , 地区等方面存在差异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 , 因此应合理搭配 , 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 , 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 , 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 获得锻炼与提高 。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 。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 ,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 。例如 , 我在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 , 总是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先确定谁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 , 都分工合作 , 安排得井然有序 , 学生开展小组比赛 , 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意见 ,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 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