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二 )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 。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 。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 。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 。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 。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