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内容 , 把握作者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深的悼念之情;
2、鉴赏刻画生活细节的方法 , 并能迁移训练 。
二、教学过程
(导语)亲情 , 是不可磨灭的 。而人只要活在世上 , 便会有“生离死别”之痛 , 纵然“生离” , 但只要活着 , 就会存有希望;而“死别” , 则恐怕要等到都溶入九泉的那一天 , 因而留下的便是无尽的思念 。下面让我们走进孙犁先生的作品《亡人逸事》去感受那深深的悼亡之情 。
1、作者简介(学生读)
孙犁 , 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孙树勋 , 河北安平县人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 ,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 看似平淡 , 却显出清新和诗情画意 ,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文艺界将受他影响的作家群称为“白洋淀”派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 ,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 优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诗集《白洋淀之曲》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 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散文集 。
2、课文梳理
(1)我们学习一篇文章 , 首先接触的是它的标题 。本文标题中“逸事”为何意?
明确: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 , 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既然有此意 , 也就是说本文择取得便是生活中的小事 , 下面请同学根据行文的先后顺序 ,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作者所写的“逸事” 。
明确:第一节缘定
第二节初识
第三节持家
第四节临别
(2)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节 , 大家体味一下文中饱含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对于婚姻而言 , 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SHUO之言”的封建社会 , “天作之合”不过是一种谎言 , 而作者却深深记着他们结合的来历、洞房喜联的横批 , 以及亡妻的戏谑之语 , 由此可见他们的结合是幸福的、宽慰的 。——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学生自主讨论其它三节 , 明确答案
第二节:在作者记忆深处 , 最难忘记得是对妻子的初次印象和不肯随意回家的生活细节 , 时隔多年 , 印象仍然如此之深 , 可见对亡妻的深情 。
第三节:生动写出了妻子结婚后所受的苦 , 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位吃苦耐劳的妻子和母亲 , 而我常年不在家 , 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她一人的身上 , 但“对我从没叫过苦”;尤其是对孩子说的话“我对你们 , 没负什么责任 。母亲把你们养大 , 可不容易 , 你们应该记着” , 足见评价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