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插图典藏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这个故事原型据说是歌德本身的经历,只是现实中他并没有像维特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 。歌德当初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批判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封建制度与等级观念对人们的个性与婚姻等等各方面的束缚,歌德他们正试图以激烈的,具有强烈叛逆性和反抗性的文本风格来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 。
如果要求歌德用单一的赞美方式去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恐怕不会给动摇欧洲封建制度带来什么影响,还有“助纣为虐”的嫌疑 。时代虽然不同了,经典的故事不是说改就能改,说删就能删,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们内含的精神为我们保持自省与反思的态度 。
如果从《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颂生命与爱情这方面去理解,加里·凯利关于这本书的插画创作就是对歌德,对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 。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少年关于爱情的烦恼 。那些青春萌动的矛盾心理,歌德确实描述得淋漓尽致,少年面对传统的现实的规矩产生的疑惑,包括对爱情的向往,也都有详细的心理刻画 。但要注意,故事中的女主角,维特深爱着的那个名叫绿蒂的女人,并不爱维特 。甚至在她看来,维特就是个小心眼的疯子 。当绿蒂把手枪——不管她有没有意识到悲剧即将发生——递给维特之时,结局已注定 。
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跟身边的少年去述说少年维特的心情与最后的行为?纠缠不爱自己的人不可取,轻易结束自己生命更不可取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维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坏榜样,但它因为挑战与抗议封建制度而诞生,这一点精神需要我们铭记 。
谁在少年时期没有过烦恼?那些冲动的不知所以的烦恼,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思绪和心情,甚至可能会支配我们的行为 。此时,难道我们也要屏蔽一切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吗?当然不是 。要用当下观念去理解维特,他的孤独,他对爱情有限的认识,都源于身边的人与他所处的社会对他的不理解,让他自感与外界格格不入,孤独感油然而生,悲剧其实早就埋伏 。以他作为坏榜样的话,我们反而应该把这个故事拿出来与少年少女们分享,让大家共情,认识其中正确与不正确之处,这才是活用经典最好的方式吧 。
《少年维特的烦恼:插图典藏版》读后感(五):《维特》的第N+1次改造
成为编辑以来,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编辑手记,献给歌德,献给维特 。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奇书 。18世纪,德国之于欧洲,只是一个“文学贫瘠”“野蛮”的国度 。《维特》横空出世,便一举将德国的文学地位提到与欧洲先进国家并驾齐驱,同时打响了歌德天才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