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写法怎么样?

作文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
4、缺乏想象力 。
5、题材千篇1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 。这也是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 。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写得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别人以为难写的作文)不惊,提笔成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 。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
同时,我们的学生还要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 。教师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 。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曾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