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我想学无止尽,教同样如此 。“教育”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又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我期待课堂观察能真正地帮助我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

课堂观察的读后感怎么写?


【课堂观察的读后感怎么写?】用了十天的时间,读完了林高明老师的《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 。一共近200页的书用了这么久,在我来说是很罕见的 。一是平时事情很多,看书的时间比较少而且基本都是在夜里完成的;二是一边读一边记一边想,花了不少时间 。
如果说这叫读书的话,我觉得叫“品书”更合适些 。读到这本书,我的心情总是无法平静下来 。虽然林老师主要观察的是语文课堂,但是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学生遇到的困惑与教师存在的问题都是相近的 。于是,林老师笔下的课堂显得是那样的熟悉、亲切 。林老师的语言是清新的、优美的,以至于在品读本书的时候,始终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我不停地拿起笔记录,记录经典之言 。我不停地用脑思考,因为林老师的笔触总是能令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我不像是在读一本书,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书,更像是在与一位名师对话,与一位专家交流 。
它让我把读到的字字句句演变成了一个个教学场景,它让我的心随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向更深层次探寻,它让我的思想与目光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求索 。读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于己的收获是两个多,于林老师是一个想不到 。一多,写得多 。我一边看书,一边作读书笔记 。一本书,我的摘抄达到30多页 。同时,我也在电脑中写了很多的读后感,反思等文章 。二多,想得多 。每看一段文字,我都会不自觉地联系到我的课堂中 。这些文字仿佛幻化成一个个教学场景,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财富 。同时,值得借鉴的地方或是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引起了我的思考,重新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地改进以求有所提高 。比如叫出学生的名字,重视课堂评价语言,注意课堂语言,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生命等等 。
我一直不太喜欢读理论性很强的书籍或文章,因为在读的时候总觉得那些没有感情的文字与我是那么地格格不入 。想不到:林老师可以用一种散文式的笔法把我引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学习教育理论可以这样轻松 。与肖川老师的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肖川老师立足于理念,而林老师立足于教育教学最前沿——课堂 。感叹于林老师阅读过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书籍,书中援引了大量的教育名家的观点与理论 。他一定是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阅读了这方面的书籍,而这正是我最欠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