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小青龙”:最迷人的最危险

仅存500条左右,中国特有毒蛇莽山烙铁头就在郴州

湖湘“小青龙”:最迷人的最危险

文章插图
陈远辉与莽山烙铁头蛇 。受访者供图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我是一头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 。”童年歌曲中耳熟能详的“小青龙”是可爱的,现实中的它却并非如此,它的美丽都隐藏于危险之中 。
小青龙学名莽山烙铁头,脑袋呈三角形,通身黑褐色 , 杂以黄绿色或铁锈色小点,形成地衣状斑,煞是好看 。它的尾巴也“别有心机”,是与身体颜色完全不同的一抹白色 。外表美丽的莽山烙铁头可不好惹,它是我国在1989年发现的第50种巨型毒蛇,为我国特有 。在湖南它的踪迹主要分布在湖南宜章县莽山地区,由于数量稀少,也被称为“蛇中大熊猫” 。
【湖湘“小青龙”:最迷人的最危险】它初次现身于湖南,要从一位七旬老人说起 。8月28日,三湘都市报采访人员联系上莽山烙铁头的发现者陈远辉,听他讲述发现与保护的故事 。
■华声在线全媒体采访人员 田甜 见习采访人员 曾冠霖 实习生 郑婷介
初次发现,他证明了它的存在
滋滋作响的舌信子、光滑布满鳞片的身子……人类对蛇的畏惧似乎与生俱来,尤其莽山烙铁头美丽的外形,让人又爱又怕 。
“我一开始也怕蛇,但我似乎就是与它们有解不开的缘分 。”潜心研究莽山烙铁头蛇38年的陈远辉,足迹遍布莽山的每一块土地 , 大家都叫他“蛇博士”、“蛇仙”、“蛇痴” 。
故事要从陈远辉做村医说起 。从郴州卫生学校毕业后,时年19岁的陈远辉被分配到郴州桂东县的青山公社做村医,因为地处乡村,从医期间他诊治了许多被蛇咬伤的乡民 。有的患者直接拎着咬人的蛇前来就诊 , 因为“怕被人笑话” , 有点怕蛇的他硬着头皮上前观察,慢慢地 , 长期的救治经验让他认识到了无数种类的蛇,恐惧之情也日渐消散,那些形态各异的小家伙甚至“可爱”起来 。
时间来到1984年 。某个秋日 , 陈远辉在莽山林管局接收到一位蛇伤病人,据其描述,咬伤他的毒蛇“三角形的脑袋、通体墨绿、尾巴白色、啤酒瓶般粗 。”陈远辉一看伤口就断定这是一种毒蛇 , 但和他已知的49种蛇都不一样,他顿时来了兴趣,“很有可能是新的毒蛇品种!”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只要有时间他就进山寻蛇,一寻就是5年 。
1989年,陈远辉得到消息:有蛇贩子捕获了两条蛇 , 外观和自己苦苦寻找的“白尾蛇”非常接近 。陈远辉当机立断,用自己辛苦攒了半年准备买冰箱的钱买下了这两条大蛇 。不仅去向生物专家请教,还想办法联系了电视台的采访人员,请他们到当地来拍摄 。
“我不是权威,所以请他们加了两个字‘可能’,可能是个新品种 。”
陈远辉发现怪蛇的故事终于传播了出去 。两栖动物爬行专家赵尔宓看到新闻后,立即联系陈远辉 。“赵教授也意识到这是新种,让我一定要把标本保留下来 。”
1990年,赵尔宓和陈远辉在《四川动物》第一期上联合署名,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国莽山发现了一个新蛇种,是我国第50种毒蛇,命名为:莽山烙铁头 。
仅存500多条,被称为“蛇中大熊猫”
莽山烙铁头在初次被发现时,生存现状就不乐观,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 ,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而莽山烙铁头目前现存大概只有500条左右 , 比“国宝”还要珍稀,也因此有了“蛇中大熊猫”这个称号 。
莽山烙铁头虽然可以实现人工养殖,但陈远辉更倾向于保护它的生态环境、扩大野外种群这一保护手段 。“如果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它的习性、行为不会改变,野性也不会退化 。但如果人工养殖,就变成了家蛇 。不到万不得已 , 我是不建议人工养殖的 。”
陈远辉介绍 , 莽山烙铁头这一新物种的发现 , 除了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 证明了莽山的生态环境好之外 , 还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宣传,莽山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慕名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还有许多游客特意从外地赶来,与“蛇博士”陈远辉合影留念 。
“以前人们靠山吃山,没钱用了就上山去砍树 。但现在村民都去农家乐、酒店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叫他去砍树也没人去了,生态保护得更好了 。”陈远辉觉得,莽山烙铁头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反过来保护了莽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 。
为了给野生动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 陈远辉倡导“适度地、有限地开发旅游资源,要在保护中发展 , 在发展中保护 。”同时,他也肯定了莽山的旅游发展措施 , “我们莽山的旅游开发没有一直扩大,是比较合理的,对莽山烙铁头的生存也不会造成威胁 。”
如今,年过七旬的陈远辉仍旧坚守在研究岗位上 。他笑称,对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是欲罢而不能 。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位在莽山长期研究莽山烙铁头蛇的专家,陈远辉对其习性、特点是最为了解的,如果放弃,研究就面临着中断的风险 。“我做了半辈子,真的放不下 。就算是一厢情愿,我也要一直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