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刘岱和王忠 。原文如下: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曹操)遂唤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 。原来刘岱旧为兖州刺史;及操取兖州 , 岱降于操,操用为偏将,故今差他与王忠一同领兵 。操却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 。程昱曰:“恐刘岱、王忠不称其使 。”操曰:“吾亦知非刘备敌手,权且虚张声势 。”分付:“不可轻进 。待我破绍,再勒兵破备 。”刘岱、王忠领兵去了 。曹操自引兵至黎阳 。两军隔八十里,各自深沟高垒 , 相持不战 。自八月守至十月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原来许攸不乐审配领兵,沮授又恨绍不用其谋,各不相和,不图进取 。袁绍心怀疑惑,不思进兵,操乃唤吕布手下降将臧霸守把青、徐;于禁、李典屯兵河上;曹仁总督大军 , 屯于官渡,操自引一军,竟回许都 。且说刘岱、王忠引军五万,离徐州一百里下寨 。中军虚打“曹丞相”旗号,未敢进兵,只打听河北消息 。这里玄德也不知曹操虚实,未敢擅动,亦只探听河北 。忽曹操差人催刘岱、王忠进战 。二人在寨中商议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袁绍发布檄文,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曹操在对挂镀前线进行部署后,又命刘岱和王忠率领五万大军进犯刘备占据的徐州 。按照曹操的吩咐,刘岱和王忠在距离徐州一百里处下寨,打出曹操的旗号迷惑刘备 。不久后,二人奉命发动进攻,而被关羽和张飞生擒,此后便有了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徐州、刘备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关羽土山约三事投降曹操之事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操口中的“虚张声势” , 意为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 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中的“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 , 今闻讨伐元济 , 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小说描述的这一段刘岱和王忠出征徐州的情节,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过当中却有两处是作者的虚构 。其中之一是作者对刘岱身份的介绍出现失误 。按照小说的说法,刘岱“旧为兖州刺史;及操取兖州,岱降于操,操用为偏将”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 , 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 。刘岱欲击之……遂与战,果为所杀 。”因此,这位曾经担任过兖州刺史的刘岱早在曹操进入兖州前就死于黄巾之手,他又怎么可能成为曹操的偏将呢?这显然是小说作者对史料出现了误读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那么,这位与王忠一起征讨刘备的刘岱又是谁呢?《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记载:“岱字公山 , 沛国人 。以司空长史从征伐有功,封列侯 。”这也就意味着汉末时期有两个同名、同字的刘岱 , 一个是兖州刺史,很早就死于黄巾之手 。另一个则是曹操手下的司空长史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小说作者的第二处虚构是刘岱与王忠征讨刘备的结局 。按照小说的说法,刘岱和王忠先后被关羽和张飞抓获,但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三国志?武帝纪》载:“(刘备)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冑,举兵屯沛 。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三国志?先主传》亦称:“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 , 不克 。”尽管刘岱和王忠打了败仗,但并未成为刘备的俘虏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

文章插图

这里附带说一句,在此次战斗中,刘备还说过一句大话,结果很快便遭了报应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献帝春秋》载,刘备与刘岱和王忠对阵时说:“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意思是说像你们这样的无能之辈,就算来一百个,又能奈我何 。就算是曹操亲自来 , 能不能答应我就难说呢!结果,没过多久,曹操亲自率军前来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略》称:“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 。备大惊 , 然犹未信 。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 , 便弃众而走 。”得知曹操真的来了,刘备大惊失色,连曹操人影都没见着,仅远远地望见曹操的旗号,便吓得扔下部下仓皇而逃,连老婆孩子及爱将关羽都顾不上,结果这些人都成了曹操的俘虏 。
【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