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是借助什么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来的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音乐家 ,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 。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 。
《月光曲》原名《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传说是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 。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 , 从而冠以《月光曲》之名 。这是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 。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 。但是,传说同样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好恶 。从《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音乐家 。

月光曲是借助什么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来的

文章插图
一、生字预习
【谱】pǔ(谱写)(歌谱)(靠谱)字义:①编写歌谱 。②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编制的表册 。③大致的准则,把握 。
【莱】lái(莱茵河)(蓬莱)字义:草名,又名藜,一年生草本植物 。
【茵】yīn(茵褥)(绿茵茵)(绿草如茵)字义:古代车子上的席、垫 。引申为铺的东西 。
【盲】máng(盲人)(盲目)(色盲)字义:瞎,看不见东西 。
【纯】chún(纯熟)(纯洁)(单纯)字义:①熟练 。②专一不杂 。
【键】jiàn(琴键)(键盘)(关键)字义:①某些乐器或机器上使用时按动的部分 。②插在门上关锁门户的金属棍子 。
【缕】lǚ(一缕)(一丝一缕)(千丝万缕)字义:①量词,股 。②线 。③一条一条地 。
【陶】táo(陶醉)(陶瓷)(陶冶)字义:①陶然 , 快乐的样子 。②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③制造陶器 。
二、多音字汇总
1、散:①sǎn(松散)②sàn(散步)
2、切:①qiè(一切)②qiē(切菜)
3、好:①hǎo(多好)②hào(好奇)
三、词语解释
1、莱茵河:发源于瑞士东南部的阿尔比斯山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地 , 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全长约1232千米,是西欧第一大河 。
2、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矮小 。
【月光曲是借助什么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来的】3、入场券:进入某些活动场所的凭证,也借指参加某种赛事或活动的资格 。
4、微波粼粼:形容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
5、水天相接:水和天连在一起 。
四、近义词汇总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霎时间—一刹那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水天相接—水天一线
五、反义词汇总
幽静—喧闹 纯熟—生疏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六、 重点词语汇总: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莱茵河 盲目 一缕
七、课文内容导读
月光曲是借助什么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来的

文章插图
1、第一部分“交代传说”(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是一个传说 。开篇《月光曲》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
2、第二部分“创作背景”(第2—7自然段):写贝多芬走进茅屋,为兄妹俩演奏 。
⑴第2自然段,写贝多芬散步时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琴弹得不熟练,所弹曲子恰巧是贝多芬创作的,这就不能不引起贝多芬的注意,为下文做铺垫 。
⑵第三自然段,写贝多芬在屋外听到兄妹俩的对话 。兄妹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妹妹想听贝多芬弹奏乐曲的迫切心情和哥哥无法满足妹妹心愿的难过愧疚 。最后一句,能看出妹妹的善解人意和为了安慰哥哥强压住自己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 。这一段为下文贝多芬为兄妹俩弹奏乐曲做了铺垫 。
两个“!”,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
⑶第4自然段,写贝多芬进入茅屋内看到的情形 。“轻轻地”体现了贝多芬很有礼貌,不想惊扰兄妹俩 。“茅屋里点着一只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 , ”这段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描写可以看出兄妹俩生活艰难 。“可是”表明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双目失明,让人觉得可怜 。
⑷第5自然段,写别多分面对皮鞋匠的疑问说明来意 。贝多芬的回答表明他内心的坚定 。
⑸第6自然段,写贝多芬真诚地为盲女弹琴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两个词既表现出了贝多芬弹奏技艺的高超,也表现出了盲女在听了乐曲之后的惊喜和赞叹 。
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 , 第一个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盲女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履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 , 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女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
⑹第7自然段,写贝多芬愿意再为盲女弹一曲 。贝多芬因为遇到了知音 , 产生了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
月光曲是借助什么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来的

文章插图
3、第三部分“创作过程”(第8、9自然段):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
⑴第8自然段,写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 显得格外清幽 。”把月光比作“银纱”,准确、形象 。更加突出了屋内的“清幽” 。“清幽”一词表现出的画面是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有了诗情画意 。此情此景 , 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兄妹俩 , 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 , 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
⑵第9自然段,兄妹俩陶醉在贝多芬的乐曲中 , 产生了美好的联想 。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这是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柔、舒缓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这是第二幅画面:月亮升高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转折 。③“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是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 。此时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
⑶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这也是《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 , 而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了出来 。
⑷“恬静”指安静,宁静 。形容盲女被音乐唤起了联想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 。可见贝多芬琴技的高超 。
4、第四部分“记录《月光曲》”(第10自然段):写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陶醉”表明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 , 连贝多芬“早已离开”都不知道,说明贝多芬弹的曲子非常美妙,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 。"飞奔”表明贝多芬的心被创作的灵感包围着,他急切地摇把曲子记录下来 。
八、主题思想: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为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女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关爱 。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笔记,轻松玩转文言文
六年级第六单元《古诗三首》《青山不老》等笔记及单元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预习笔记 , 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