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星的人读后感锦集( 五 )


《点亮星星的人》读后感(四):没有任何人是黯淡而孤单的
文/smarttree
01【微雨中的邂逅】
又是我 , 这个喜欢外国小说好多年 , 却也没做出几本大卖书的中年编辑 。从《遇见你之前》开始喜欢上乔乔 , 亲自跟她的项目跟了这么多年 , 参加过她的庆功会、渠道会、试片会(华纳办的)、见面会 , 合影若干次(估计她还是没记住我是谁) , 跟她的其他国家的编辑以及经销商谈论她 。尽管女性小说在中国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 中国的读者越发的文学范儿小众范儿话题范儿了 , 但我还是佩服她坚持这种贴地气的、古典形态的写作 , 认可她在书中传达的基础、入世又普遍的情绪 , 那种想要告诉人说“活着总是美好的 , 值得的”“要豪迈笑、大胆做梦、勇敢实践”的明晃晃的心态 。书就应该有这种力量啊 , 不是吗 。
这本书 , 我是在2019年的秋天发现它的 。当时是在德国的罗腾堡——对 , 就是那个旅游小镇罗腾堡 , 每年书展后我都要开启若干天一个人的流浪 , 下着毛毛雨 , 冷飕飕 , 街上几乎没有人 。这本夜空主题的封面被显著的竖立在书店的沿街橱窗处 , 我一看到Jojo Moyes , 立刻反应出“啊她的新书出了呀”——因为当这本书还是一个草稿被发送到我邮箱里里时 , 还是2019年1月 , 我正在坐月子 。彼时书名叫做Knowledge , “知识” , 硬而刚 , 完全不是后来这样很寓言很童话的样子 。
从罗腾堡回来后的第十个月 , 我签下了它的中文简体版权 。
02【故事从梦想破灭开始】
书的故事并不复杂:想要逃离家庭约束(做规矩的少女 , 以及未来规矩的少妇 , 相夫教子安分过一生)英国女孩艾丽斯 , 偶遇帅气的美国青年本内特 , 于是闪回 , 赶紧远嫁美国 。她以为从此进入自由新天地 , 可以在大城市里博闻多见 , 活色生香 , 没想到本内特并非大城市的“有见识、有气魄”家庭的孩子 , 他的家不过是住在美国乡间的传统士绅(或者伪装成士绅的工商业者)家庭 , 还有个极度守旧的老爹——守旧到希望她立刻生孩子 , 且监督她和本内特的夫妻生活(多!可!怕!)
总不能从一个圈跳入另一个圈 , 然后就这样一辈子被圈死吧?总要做点有意思的事 , 让生活不要那么苦闷和苍白吧 。
正好遇到“马背上的图书馆”项目正在招聘女性送书人 , 把图书馆里的藏书送给深山中的居民 。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 , 除了种田、畜牧、胡闹和偷喝酒 , 不知道日子还能过成什么样 。而书里总能描绘出他们认不得的其他世界 , 不同的书带来不同的世界 , 总比这一个更多彩 , 更生动 , 也更有意思一些 。书们带给人们欢乐(无论是因为书里的内容感到快乐、悲伤还是愤怒 , 那都是被触动 , 能够被触动总是欢乐的) , 给人以平地生出的希望 。而在那样一个忧闷年代(一九三几年的大萧条时期) , 拥有希望是多么难得可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