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

昨天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马驹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
柴家务村草把灯
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亦城往事吧~

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

文章插图
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

文章插图
柴家务村草把灯
解放前的马驹桥镇柴家务村(人们口头上叫“柴府”)不知是什么年代 , 每隔一两年或年景丰收太平盛世的年头 , 便于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灯节时 , 举办草把灯盛会(其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九曲黄河灯”,人们习惯称其为“草把灯”,是因为所用材料多为柴草等) ,  在村外的南口,约三四亩地的空地上 , 人们用秫秸、竹竿、木棒、谷草等为材料,遵照祖上留下来的图样,编扎成花篱笆,埋植地上,这样就形成弯弯曲曲、左拐右折、循环往复的通道,俨然就是一座迷宫,所以人们又称草把灯为“迷魂阵” , 草把灯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并排在一起,用彩绸、花布、灯笼、流苏等饰物扎结成龙头、龙尾式样,煞是好看,在进、出口及整个阵内悬挂各种彩灯,尤其是进口的龙头部位 , 高低上下、内外参差、大小不等、色彩各异,形成灯山一样 。是时,明月皎洁、灯光辉煌、锣鼓喧天、鞭炮阵阵 。人们从进口处进去,顺着通道左盘右旋 , 要走上三四里路的远近才能到达出口,极富情趣,煞是好玩 。
黄发垂髻,游者甚众,不但村内各户举家携游,十里八里村庄的人,前来游者,亦颇为众 。为了防范未然,以备万一,尤以防火为重 。届时,要请当时的马桥区镇官警前来帮助维持秩序 。有的孩童走进去以后,很长时间走不出来,急得呼爹唤娘,嚎啕哭叫 。负责维持秩序者,只好将其领出 。更有顽童劣孩 , 或扒坏篱笆乱钻,或偷摘阵内灯笼,使阵内片片变得昏暗更增加了其他儿童的恐惧、急躁,往前跑 , 找不到出口,又往回跑,给蹲守人增加了不少麻烦,虽是混乱,却别有风趣 。
由于草把灯工程浩繁,费时费工 , 耗资较巨,对于一个小穷柴府来说,即使两三年举办一次,也实感不堪重负 。又因时值20世纪20年代直奉军阀混战,战火殃及海子里头,马驹桥及其附近一带,挖战壕修工事,枪炮震天 。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大大地打乱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宁静生活 。便于1930年前后把招惹八庄九村观众的草把灯盛会停办了 。
柴府村南,有个地主家建的庄园,叫宝合庄 , 扎结草把灯所用秫秸等物全是由宝合庄那里拉的 。据说需用数量很大 , 要用几十辆马车之多 。
草把灯的形式布局有图纸,早年由村民高连登、任二结巴氏保管,年已久,人已逝,图纸早已失存 。
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

文章插图
END
【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本文由北京亦庄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翟万增
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

文章插图
亦城史话 | 柴家务村草把灯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