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年味

富庶而深厚的江南 , 历来对新春佳节特别重视 。历史上 , 多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 将大量中原文化带到江南,使江南文化兼具包容多元的特质 。
江南的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前 , 男必理发,女必“挽面” 。除夕这天,年夜饭一般都在太阳落山时准备好 。在天色刚刚放暗时 , 首先要“请神”,也就是拜祭祖先,然后全家人才能正式用餐 。当晚,农家厨柜都要填放一点年馒头,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正月初一,苏州等地还有“展先像”“即先人的画像”习俗,也叫“挂喜神” 。
江南的年节酒和开市接财神也很有特色 。由于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正月初一关门,正月初五开市 。当然,江南人过年也有许多忌讳,如“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倾秽、瀽粪 , 讳啜粥及汤茶淘饭”等 。
清道光十年(1830年),有个叫顾禄的苏州才子 , 刊行了一本《清嘉录》的著述,此书中细描述了两百年前江南人在新春佳节的习俗与风土人情,呈现出江南人在恭贺新春佳节时的独特习俗 。
其一是“送年盘” 。“岁晚,亲朋互以豚蹄、青鱼、果品之属相馈问,谓之‘送年盘’ 。”时人有竹枝词吟道:“不计酒食与野鲜,每逢岁暮送年盘 。馈赠虽少风淳厚,友邻情谊溢山川 。”所谓“送年盘” , 此风俗起源自北宋,就是岁末年初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作为对岁月的馈赠 。大文豪苏轼有《馈岁》诗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杭州:一入腊月后 , 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 。称为“送年盘” 。不计送多少,主要意思在恭贺新禧 。家家户户为宿岁之储,新年以饷戚友,叫“年物”,由于互相馈赠,以至于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日 , 商铺打烊,市集叫停,是为“不设市也” 。
其二是“年市” 。《清嘉录》是这样描述的:“年夜已来,市肆贩置南北杂货 , 备居民岁晚人事之需,俗称‘六十日头店’ 。熟食铺,豚蹄、鸡、鸭较常货买有加 。纸马香烛铺,预印路头财马,纸糊元宝、缎匹,多浇巨蜡 , 束名香 。街坊吟卖篝灯、灯草、挂锭、灶牌、灶帘,及箪瓢、箕帚、竹筐、磁器、缶器、鲜鱼、果蔬诸品不绝 。锻磨、磨刀、杀鸡诸色工人,亦应时而出,喧于城市 。酒肆、药铺,各以酒槽、苍术、辟瘟丹之属馈遗于主顾家 。总谓之‘年市’ 。蔡云《吴歈》云:‘送灶柴枝束束齐,照厨竹挂双双提 。燂汤砺刃独何业 , 惨听连声叫杀鸡 。’”所谓“年市”,指旧历年末为出售过年用品而举行的市集 。可见江南商业习俗的繁盛 。街头巷尾年货堆积如山 。连纸马香烛铺也非常忙碌,人们争相购买香烛、请神祃儿 。形容各类商肆日趋繁忙 。
其三是“压岁盘” 。顾禄写道:“长幼度岁,互以糕果、朱提相赉献 , 谓之“压岁盘” 。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 。元旦(指正月初一)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徵 。”旧俗除夕用盘杂盛各种果品食物消夜称压岁盘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 。”所述即是此种风习 。
其四曰“守岁” 。“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谓之‘守岁’ 。席振起《守岁》诗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 。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守岁时要燃“守岁烛”:“燃双椽烛于寝室中,宵永烬长,生花报喜,红荣四照,直接晨光,谓之‘守岁烛’ 。”“守岁”就是家人团聚 , 又称为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 , 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除夕守岁是恭贺新春的年俗活动之一,现存文献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 , 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 称曰“守岁” 。
其五曰“岁朝” 。岁朝 , 特指正月初一 。“元旦为岁朝 , 比户悬神轴于堂中,陈设几案,具香蜡以祈一岁之安 。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并针剪 。又禁倾秽、瀽粪 。讳啜粥及汤茶淘饭 。天明未起 , 戒促唤 。男子出门,必迎喜神方位而行 。妇女簪松虎、彩胜 。男女必曳新衣洁履 。相见则举百果相授受,各道吉利语,谓之‘开口果子’ 。”《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 。”李贤注:“岁朝,岁旦 。”宋范成大《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可以印证 。
其六曰“拜年” 。顾禄写道:“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门首设籍,书姓氏,号为门簿 。鲜衣炫路,飞轿生风 。静巷幽坊,动成哄市 。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 。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 。故俗有‘有心拜节,寒食未迟’之谑 。
江南民众庆祝新春佳节,已经固化成根深蒂固的传统 。有人在节日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人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有人享受着歇一歇的安宁,有人满含着对未来时光的憧憬 。
这就是江南人独特的年俗,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民俗文化 。
(作者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南方的年味】

南方的年味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