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内容资料大全

[闽南网]
端午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把 ,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 在我们国家也有了许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人会去歌颂它 , 了解它,总结它的资料,那么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资料大全,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传说是纪念谁】
2018端午节
2018年端午节日期
2018年6月18日 农历 五月初五 端午节 星期一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 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 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端午节资料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 ,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 , 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 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 ,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 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
龙的节日 ,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
2018端午节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 。《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 , 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 , 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 ……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 。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 。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
端午节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个时期的端午节都是有些不同的,但是端午节的中心文化思想却是永远不变,永远值得我们国人去纪念的!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大家快快收藏起来吧 。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 。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 。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
端午节吃什么 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 , 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 。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 , 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
端午节吃什么 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 。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 , 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
端午节吃什么 “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饭桌上红苋菜不可少;红心咸鸭蛋价不高;雄黄泡酒后呈橙色;河虾买点儿,油炒后,虾壳红通通的红光油亮;烧鸭上市了,到鸭子店斩个脯或腿子(1/4只)花费不多,于是,所谓的“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
端午节吃什么 黄鳝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 。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 。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 , 黄鳝一定要现杀现烹,鳝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多,鳝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 。黄鳝用开水焯烫,可以洗去外边的粘膜,煮出的汤可减少腥味 。
端午节吃什么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 , 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 。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 , 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 。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
端午节吃什么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 , 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
端午节吃什么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
端午节吃什么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 , 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
端午节吃什么 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 , 谓之雄黄酒 。”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 。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 。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
【端午节吃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内容资料大全】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 。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