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上的心理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说兵来将挡也好,
说水来土掩也罢,
来访者一寸一寸打开心防,
倾听者一点一点抽丝剥茧 。漫画书读起来很轻松, 文字很少,插图很好玩 。每当对话中提到专业名词, 书页下端都有解释 。这一点我必须要吹爆, 名词解释一点也不晦涩, 而且非常容易理解! 我想这就是作者的用心, 用不掉书袋的方式普及心理咨询 。《沙发上的心理学》, 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或者是一个契机, 让大家了解,
心理咨询并不是洪水猛兽, 人人都有内心困顿的时候, 如果你需要, 可以多一种社会支持系统的选择, 帮你渡过难关 。坐在这张沙发上, 安心踏上一段旅程, 还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咨询师相伴, 带你走向新的天地 。书的结尾让我热泪盈眶: 詹姆斯再也不需要坐这张沙发了, 他邀请帕特参加自己的婚礼 。帕特说:“如果我成为你的朋友, 你就会失去你的咨询师 。” 詹姆斯离开屋子, 而帕特在屋里眼泪汪汪 。
他们此生未必会相见,
每次咨询付费也貌似一种雇佣关系,
最终来访者心理问题被解决,
那种轻松和愉快的心情,
不是普通的多巴胺作用,
而是内啡肽带来的幸福感 。
我后来遇到了另一个心理咨询师,
她像帕特一样好 。合上这本书,
我想: 帕特很专业, 但是詹姆斯更勇敢 。他们一起补好了心里的洞, 又长出了新的组织, 这是最好的结局 。读完它1小时就够了, 但是我已经决定, 永远给它在书架留个位置 。
《沙发上的心理学》读后感(四):“学会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是我喝过最毒的鸡汤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沉默寡言,早上准点上班,晚上默默离开单位,从不外露自己的情绪 。他们经常说“我没事”“没关系”,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从不分享自己的心情 。或许你也是这样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不动声色”成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启蒙语录 。或许是因为所谓的体面吧,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文字: “要学会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成年人的体面就是崩溃后的坚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学会开始控制情绪”……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不动声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意味着回避 。默默承受痛苦、回避感受、不敢正视自己,甚至是“撑着”不去跟身边的人沟通开始成了人们常见的问题 。《沙发上的心理学》这本书根据一则真实生动的心理咨询故事告诉你,不要回避感受,“不动声色”并不等于成熟,甚至会埋下一颗在未来会伤害你的种子 。01 詹姆斯,一位收入不菲、体面光鲜的律师 。他住在伦敦的一个上流住宅区,拥有设计师专门给他设计的大房子,过着优越的中产生活 。当他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师帕特的诊所时,便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大约35岁,长得不错,确切地说是很有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