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不锈钢保温杯哪种最安全

消费者常用的金属类、橡胶类、玻璃类、洗涤剂类食品相关产品包括金属餐具、不锈钢保温杯、电饭煲、不粘锅、儿童训练碗、硅胶餐厨具、玻璃杯、餐具洗涤剂等 。这些食品相关产品如长期使用不当可能会有几率导致有害物质向食品中迁移 ,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
在2022年食品安全周之际 , 市场监管总局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 , 组织编写了8种常用的金属类、橡胶类、玻璃类、洗涤剂类食品相关产品使用和选购提示 , 希望可以引导消费者合理选购、科学使用,以防范食品相关产品安全风险 。
金属餐具
金属餐具常见材质有铜、铁、不锈钢、铝,也有使用钛、银、金等制作的餐具 , 以外观精美、耐摔、耐腐蚀等优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选购和使用金属餐具时,除了需注意不同材质可盛装的食物不同、防止化学物质析出以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提示
1. 应尽量到正规的超市选购 。消费者在选购金属餐具时应认真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标注所用的材料类型和材料成分,是否注明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电话、执行的国家标准等字样 。
2. 应以易清洁为基础选购 。部分金属餐具因外观设计等原因,会有复杂的形状或图案,不平整的地方不易清洗,可能会残留食物产生细菌 。
3. 建议可以选购质量较大的金属餐具 。一般情况下,同样厚度和造型的金属餐具,材质更好一些的餐具重量会更重一些 。
4. 不锈钢材质餐具应尽量选购主体材料为奥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以及铁素体型不锈钢或马氏体型不锈钢的产品 。
使用提示
1. 切勿用强碱性或强氧化性的清洁剂如小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进行洗涤 。因为这些清洁剂都是强电解质,会与金属起化学反应,破坏金属餐具表面结构,从而产生金属迁移风险 。
2. 不可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菜汤等 。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电解质 , 长时间盛放可能会导致金属餐具与这些电解质起化学反应,同样会存在金属迁移风险 。
3. 使用后要及时清理 。金属餐具使用后应立即用温水洗涤,以免油渍、酱油、醋、番茄汁等物质和餐具表面发生反应,导致金属表面失去光泽,甚至留下痕迹 。切忌用砂纸或钢丝球之类硬物擦洗 , 以免破坏表面结构 。
不锈钢保温杯
不锈钢保温杯一般用于存放冷热水、饮料等液体(食品),是具有保温功能的真空容器,具有外形美观、方便携带、保温持久等优点,在选购和使用不锈钢保温杯时,除了要关注内胆材质、保温效能和耐冲击等性能以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选购提示
1. 闻 。品质优良的保温杯应该无异嗅异味,或气味轻微易散 。如打开杯盖后,气味浓重,经久不散,说明该产品存在使用风险,应避免使用,及时退换 。
2. 看 。看标签标识是否有产品名称、规格、保温能效、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等信息;是否明确标示不锈钢杯体材料类型及材料成分(需符合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对不锈钢材料的要求)或以我国标准牌号或统一数字代号表示,不能仅标注“优质不锈钢”、“高级不锈钢”等含糊不清的信息;是否标明塑料部件的材质(密封盖宜用PP(聚丙烯)材料,安全耐热) 。看产品表面是否色泽均匀,有无裂纹、缺口 , 印刷文字和图案是否清晰完整,电镀件有无露底、起皮、生锈 。
3. 摸 。内胆及外胆表面应抛光均匀一致 , 没有碰伤、划伤或毛刺;杯口和焊接处是应平滑光洁、无毛刺 。
【食品级不锈钢保温杯哪种最安全】4. 试 。注入开水,旋紧杯盖,2-3分钟后通过手握有无明显升温,测试保温性能;注入开水,旋紧杯盖 , 倒置4-5分钟后通过有无渗漏现象,测试密封性能;通过杯盖开关是否正常,测试旋和性能;测试各部件是否容易拆洗重装 。
使用提示
1. 使用前清洗消毒很有必要 。使用前用开水或中性洗涤剂烫洗消毒更安全 。沸水预热,保温效果更佳 。
2. 使用中避免摔打和碰撞 。摔打和碰撞容易造成杯体破损或变形 , 焊接部分不再牢固,破坏保温效果,缩短保温杯寿命 。
3. 保温杯不是什么都能装 。保温杯不宜盛装酸碱腐蚀性液体;不宜盛装干冰、碳酸饮料等,内部不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压力增大导致杯盖脱出 , 并有伤人风险;不宜长时间盛装豆浆、牛奶等高蛋白食品,容易滋生细菌并导致营养流失;不宜长时间盛装果汁等酸性食品,可能会与保温杯的内胆发生电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不宜长时间盛装茶叶、中药等液体 。
4. 人身安全不可忽视 。保温杯盛装开水时,不要装得太满,建议至少要低于瓶口2厘米 , 防止开盖时开水溢出烫伤;不要在杯盖密闭的情况下剧烈摇晃保温杯,防止杯内增压,开盖时被弹出的杯盖或喷出的热水弄伤 。儿童使用保温杯时应有家长在旁看护,切勿盛装超过50℃的液体,避免造成烫伤风险 。
5. 定时清洗 。清洗时宜用软布,避免大力摩擦,不宜用水煮消毒 。长时间不用应清洗干净并充分地干燥 。如果盛装色味浓重食品后,应尽快清洗 , 避免塑料和硅胶部件的染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