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挑战人性》读后感精选( 四 )


三、夸奖有风险,父母开口需谨慎
如何夸奖孩子需要技巧,夸奖孩子“非常努力”比“你好聪明”更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
所谓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行为是一种自我延伸,是可控的,只要肯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学会 。与之对应的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即特别相信天赋的力量,认为不擅长的事情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学得会 。
如果父母只会夸奖孩子很聪明,孩子就会给自己贴上“聪明”的标签,并且会想尽办法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削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夸奖方法,孩子才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开挂 。
四、延迟满足≠拥有自控力
大多数人只听过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也让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和增强意志力、提升控制力以及孩子的未来成就之间的关系成为各种教育培训产品的噱头 。
然而2018年三位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推翻了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他们认为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家庭条件,除了经济条件,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稳定感同样关键 。
说到底,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它既保护着孩子,也塑造和影响着孩子 。如果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会产生严重的情感稀缺,心理上也无法获得持续的稳定感,未来的生活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 。
而那些能够给孩子持续提供物质和精神层面稳定感的家庭,关注、理解、看见孩子的需求,正是这样的满足和稳定感给孩子的未来提供了发展的前提 。
《不要挑战人性》除了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和术语解释得明明白白,让读者对心理学世界更加亲近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重新看见了自己,看见了孩子,看见了爱人,看见了社会,看见了世界,并且擦亮眼睛,觉知自己的成长,让心智慢慢成熟完善,不在人云亦云,活得更加从容自信 。
《不要挑战人性》读后感(四):《不要挑战人性》——伟大的母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与妈妈的亲密关系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潘楷文
之前在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和李玫瑾教授的《幽微的人性》的时候,我就发现母爱的匮乏或者母亲关系的缺失,是造成成年心理问题的原因 。
我们出生的时候用嘴向妈妈的乳房发起“攻击”,有些婴儿甚至会将妈妈的乳房咬痛,这是婴儿建立的第一个社会性活动 。
这个时候妈妈用温情和接纳的态度欢迎了婴儿,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将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生命力,走向更大的外部世界、
大量的心理学临床案例表明,许多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人格障碍的人,其患病原因都是婴儿甚至童年与母亲的关系处了很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