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心得体会写法怎么样?( 三 )


《金刚经》中的禅学智慧很多,但主要宗旨是讲“空”的哲理 。提出了“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
无相就是破除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把虚妄的假相打破 。才能不被外境所迷惑,认识到自心的本来面貌 。
无我就是打破我执,认识到“我”的空性,我本无我,四大假合 。
无住就是于法无所住,无论善恶,一切事情都是过眼云烟,都不能放在心中,如果执著于色,身,香,味,触,法之上生意念,就要受到六尘所蒙蔽 。金刚般若就是无所执,无所得的妙智慧 。
《金刚经》不但破除了文字和言教,“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所谓佛法,决不是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法,也并没有一个什么法是最上乘的法,因此,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金刚经》用“筏喻”来破除对法的执著;人渡河必须要靠舟筏,但渡到对岸以后,如果还舍不得扔下舟筏,那就是执著于法 。
禅宗以修心为主,而《金刚经》中修行的根本也在修心,一切问题都围绕“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展开,而且《金刚经》认为,众生自心本来是清净的,《金刚经》破除了诸相,把修行的根本落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只要做到了,无住生心,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随缘自在,就可以扫除一切虚妄 。达到触处皆春的境界 。

《金刚经》心得体会写法怎么样?


世间并没有一个叫做极乐世界的地方,但极乐世界却无处不在;世间并没有地狱,但地狱却无所不在 。万物并非真有,缘起的那一刻名有,但也并非真无,缘灭那一刻名无,但有无相生,无论生是有或是无,其性本空,都是虚相,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缘法,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认知,世间没有任何一样恒定不变的东西,这就验证了“凡所有相,皆本虚妄” 。
我们通过眼耳鼻身意来感知这个世间,来摄取外相,一般人认为是六根控制我们的心,要六根清静了,心才能清静,其实不然,心清净六根自然就清静了,修行的初期我们需要持戒,持戒是辅导,为的是能更好的回观自己的心,心才是主导,可以说,心外无物又无法,要成正果,所有相都要破,即使是佛相和法相,所有我们能感知的东西都是众缘和合的结果 。
我们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不过是要符合世俗的要求,面积要够大,通风够好,视线要够远,装修够富丽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继承,说到底还是对知识的执着 。要想求得解脱,一方面我们不要有任何执着,执着是痛苦的根,执着金钱就会被金钱所奴役,执着美食就会被美食所奴役,执着身体就会被身体所奴役,世事无常,任何缘都可能离我们而去或从不曾到来,所以执着会使人不自在,不自在就是痛苦,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想真正的离苦得乐就得远离所有相,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 。世间万物并无自性实体,自身并无好与坏,美和丑,由此产生的苦和乐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心念,地狱对佛来讲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对地狱众生来讲仍是地狱,所以沉沦了了就易堕落,清静了才能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