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曲奏乾安 · 小试锋芒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 , 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 。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 。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 , 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广陵散(2张)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
近代琴学家杨时百 , 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 。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 。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 。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广陵散》 。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 , 待母亲去世守孝结束后 , 替恩人严仲子刺杀韩国宰相侠累的故事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嵇康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 。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 。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 。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 , 享受悠闲 。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 。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 。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 , 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 。于是 , 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 , 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 , 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 。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 , 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 , 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弹毕之后 , 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 。
题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注:《史记》则言为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睚眦之怨,严仲子闻聂政之名,聂政以母在 , 不从;母死丧毕 , 聂政怀之,遂报严仲子,刺韩相侠累 , 自己毁容以不连累亲友,韩人暴尸街头,无人识;其姊闻之,以为乃其弟,赴认之,大哭而死 。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 , 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
《神奇秘谱》:臞仙按琴史曰 。“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 , 字叔夜,谯国之人也 。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 , 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钟会为长史 。会每与康交 , 而康不为礼,会以此憾火,因谮康欲助毋丘俭 。司马懿既昵信会,遂害之 。康将刑东市 , 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 。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悔焉” ,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 。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 。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 。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 。世亦罕知焉 。”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 。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 。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 。经九百三十七年矣 , 予以此谱为正 。故取之 。[3]
《西麓堂琴统》:晋谯国嵇康善琴,尝游会稽宿华阳亭 。有异人夜诣康,授以广陵散曲 , 使秘勿传 。嵇康受而秘之 。后司马懿将刑康东市,复取琴弹之曰,“广陵散绝矣 。”先是 , 其甥袁孝己从康学琴,每叩是曲,辄靳不许 。康夜弹琴,孝己窃从户外听之 , 至乱声小息 , 康觉而止 。曲本四十一拍,去引外 , 孝己所闻止三十三拍 , 后续成八拍,总四十一拍 。其名曰广陵散者 , 扬州本广陵地,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 。韩皋闻鼓琴至止息,叹曰,“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即此 。[4]
《琴苑心传全编》:按琴史、晋书载,广陵散曲者,嵇康 , 字叔夜,谯国之人也 。尝游会稽,宿华阳亭 , 引琴而弹 , 夜分 , 忽有客诣之 , 称是古人 , 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曲 。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 , 靳惜不与 。后康静夜鼓琴 , 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 。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 。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 。世亦罕知焉” 。臞仙曰:“广陵散曲有二谱,今予所取者 , 隋宫中所收之谱 。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 , 复入於御府 。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 。故取之” 。[5]
《希韶阁琴瑟合谱》:此操铁笛道人云:“得自神授” 。按紫霞洞谱云:“嵇中散尝游洛西 , 暮宿华亭,夜分,引琴而弹,忽有客诣之 , 与康共谈音律,词致清辨,因索琴弹广陵散一曲,声调绝伦,遂以授中散,韩皋谓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 。王幼学云:“散乃曲名,如操、弄、引、吟之类” 。[6]
《醒心琴谱》:据《晋书》所载,嵇康尝游于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夜分忽有客谐之,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 , 因索而弹之,为《广陵散》曲 。其声调绝伦,授之予康 。康誓不传人 。其客不言己姓名,只说为“古人” 。时嵇康为司马氏所忌,借故害之,杀康于东市 。康顾视日影 , 索琴弹《广陵散》 。曰: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 。《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段,不传于世 。唯康之甥袁孝己能琴 。每从康学靳惜不与 。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 。孝己窃从户外听之,后被康所觉,只得三十三段 。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段,共四十一段,序引在外 。世亦罕知此曲 。后至隋,此曲传于宫中 。隋亡而入于唐宫 。唐亡,其谱流落民间 。至宋高宗时,御府复收此曲 。明朱权《神奇秘谱》所载 , 即此谱本也 。
《广陵散》者,叙事曲也 。昔战国时,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因误期被杀 。聂政成年,誓报父仇,故入宫行刺,未遂而出逃 。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艺 。政不欲连累家人,漆面而变其形,吞炭而变其声,学习七年 , 欲往行刺 。然路遇其妻 , 识得其齿 。故政以石击碎牙齿,复学三年 , 而琴艺精绝 。而后鼓琴于阙下,路人皆惊其艺 。韩王闻之,招其入宫鼓琴 。政藏剑于琴内,入于宫中 , 于鼓琴时刺死韩王,而欲不露身份 , 遂自剥面皮而自尽 。宫廷欲知其身份,故曝尸于市,悬赏识者 。政姊闻之,念政为父报仇,已舍其身,自复何惜己之性命 , 使弟之名埋没,遂往相认,述政为父报仇之事,扬聂政之名,而后自尽 。《广陵散》曲,即述此聂政刺韩王之事也 。
此传谱者,全本共四十三段 , 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 , 《后序》八段 。窃以为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重作节本 , 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 , 《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 , 《后序》三段,共二十一段 。
《广陵散》后记
《琴学初津》:
原评:
(二段)平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如元人一幅气运笔墨,若不细心领略,自觉无味 。
(三段)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阴道上 , 而不视其美也 。
(五段)静中消遣,真是一大骨董 。
(六段)几带起,几拨刺,臞仙作秋鸿,窃而用之 。
(七段)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 , 一收痛快 。
(九段)轻描淡写,趣味无穷深远 。
按是曲 , 嵇康於孤馆清夜弹琴,而遇神人世间所授,调用黄钟慢二 , 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 , 意亦深远 , 音取宏厚,指取古劲 。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 。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 。古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又有侧楚,侧蜀,余以此语推之,而调之类此者 , 抑系侧调,诚不谬哉 。然是调相传散失无存,今得之蕉庵谱中,是否原曲,莫能审辨,听其节奏,宫商从容高古,取用之奇,得示曾有,惜其原谱,指法徽分 , 错讹殊多,但他谱示经遇目,惟与古斋曲目之中,亦经收录,谱示行世 , 深为憾事 , 兹依蕉庵谱,细加厘正,聚其气韵,则不致逆指抗音疏散之弊 。[7]
《十一弦馆琴谱》:嵇叔夜广陵散绝传於世,固人人所得而知也 。嵇叔夜广陵散实未绝传於世,则非人人所得而知也 。晋书嵇康传:“临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己当从吾学广陵散,吾固靳之 , 广陵散於今绝矣 。’此广陵散绝传之证也 。太平御览引文士传,嵇康临死 , 颜色不变,谓其兄曰,‘以琴来否?’兄曰‘已至 。’康取调之,为太平引 。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於今日耶?’此绝传者是太平引 , 非广陵散之证也” 。……唐以前各家琴书俱载有广陵散,其果未绝传之又一证也 。……袁孝尼从中散学琴为一事、中散临刑鼓太平引为又一事 。史书误合为一耳 。
《琴学丛书》:广陵散非嵇康作也,聂政剌韩王曲也一二弦宫商同音,亦非君臣同位之说也 。嵇康琴赋云,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注云,古有此曲 , 今并犹存未详所起应 。璩与刘孔才书曰,听广陵之清散 。傅玄琴赋曰,马融谭思於止息,又云引此以证明古有此曲,非谓康之言出於此也,可知以广陵散为嵇康作者皆无稽之谈也 。广陵太山皆以地名曲 。左思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齐之土风歌谣,讴吟曲名 。安知广陵非扬州土风古歌曲,韩皋乃谓叔夜因魏之忠臣散殄於广陵痛愤写之於琴,以广陵名其曲,失之远矣 。蔡邕琴操聂政刺韩王曲云,聂政作,政父为韩王所杀,政学涂,入宫,刺王不得,去太山,遇仙人学鼓琴 , 七年而琴成 。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召见使弹琴,政援琴而歌,琴中出刀刺王 。张崇序广陵散云,琴谱中有井里,别姊,辞卿,报义,取韩相,投剑,之类,皆刺客聂政事 。意叔夜微示其意,而终畏晋祸,假聂之事为名 。崇知有聂政刺韩王事,何以不知有聂政刺韩王曲,仍以为稽康作甚无谓也 。耶律晋卿弹 广陵散诗序 更谓,叔夜作此曲,晋尚未受禅 , 慢商与宫同声,臣行君道,指司马父子 , 权侔人主,以悟时君 。然何以又托为鬼神所授,秘不与人,虽其甥求之亦不得耶 。余前刻琴学随笔,录近人杂著,前明京师李近楼,幼瞽能琴 , 作八尼僧修佛事,经咒鼓钹笙箫之属,酷似其声 。并有清光宣间 , 瞽者玉玉峯,以三弦作戏曲,洋鼓洋号操兵步伐声 。余因论聂政刺韩王 , 学七年而琴成,其技必类乎此 。时余未见此广陵散谱,今按谱弹之,觉指下一片金革杀伐激刺之声,令人惊心动魄 , 忘其为琴曲 。世以当日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足徵余前说不谬 。更以知曲中各段命名曰,取韩,呼幽,亡身,返魂,冲冠,皆与聂政刺韩王为父报仇之旨相合,其为聂政刺韩王曲,毫无疑义 。即非聂政自作,亦必为彼时曾听聂政弹琴者摹拟之作 。不然何能咄咄逼人如此 。但何以改名广陵散,惜其说不传耳 。至於一二弦同声之理 , 因段句之末多用泼刺滚拂指法,收一弦宫音,非慢二弦同声,常有异音犯指,无所谓君臣也 。韩,张诸人穿凿傅会 , 造成千古疑案,可怪甚矣 。嵇康琴赋,古曲名甚多,广陵,止息,在变用杂起之列 , 可知决非康作,亦非康独有,不然袁孝尼虽聪明天亶,何能一听即得三十三拍 。特康专精此曲,不欲示人,是以假托鬼神,如果鬼神既令誓不传人,何以临终自居於靳,且若有悔不与孝尼意耶 。予所见大略如此 。李君伯仁,因广陵散古谱,减字指法,徽分节奏,疑误过多,使人不能下指,属予以琴镜谱例 , 注明唱弦拍板及声字,付之剞劂,俾此后人人可弹,不致有谱与无谱等 。谱成 , 并书所见於此,不自知其是且非也 。丁卯六月 望日九疑山人识 [8]
《桐乡冯水广陵散谱》
序:广陵散琴操 , 见晋书嵇叔夜传,叔夜东市临刑云,“悔不将此曲传袁孝己” 。元耶律晋卿云,“此曲传自唐王遨” 。是此曲之传皆在叔夜已死之后,是否果为原作,不可考 。然后世言琴家恒思见此曲而不得,他谱存者不过数段 , 盖伪托也 。惟臞仙神奇秘谱列於道卷都,据云传自隋宫,明郎仁保(瑛)七修续稿曾叙其事,而列其词句 。晋卿亦有弹广陵散诗序 , 其词名略有不同处,或臞仙时传抄之误 。晋卿称栖严老人於此曲最擅长,栖严苗姓,名秀实,金泰和时供奉也 。据此二端,虽不敢断为原作,要亦隋唐间之谱矣 。顷见嘉靖本明藩徽邸风宣玄品为撰刻琴谱、列是曲於卷五中,其词名及拍,皆与七修续稿相同 。是必藩徽邸采诸臞仙者也 。风宣谱世亦不易观,爰照原本重梓 , 以广其传,予非矜“广陵散”之奇,实欲存隋唐间之声调耳 。今世所传琴谱至古为明刊宋谱,且不数见,更遑论隋唐!臞仙谱作於永乐,既云传自隋宫,当必有据 。更证以晋卿之诗,至近亦唐宋谱也 。处今之世,能得唐宋之声,不亦大可实贵哉?原谱或有可疑 , 缺落处以及词名之异同 , 特为逐条辩正 。并将晋卿序七修续稿附录於后以次参考 。
后记:嵇叔夜能作广陵散,史氏谓嵇叔夜宿华阳亭,夜中有鬼神授之 。韩皋以为“扬州者,广陵故地,魏氏之季,毋丘俭辈皆都督扬州,为司马懿父子所杀 。叔夜悲愤之怀 , 写之於琴,以名其曲、言魏之忠臣散殄於广陵也 。盖避当时之祸,乃托於鬼神耳 。”叔夜自云,“靳固其曲,不以传袁孝己 。”唐乾符间待诏王遨,为季山甫鼓之 。近代大定间汴梁留后完颜光禄者命士人张研一弹之,因请中议大夫张崇为谱序 。崇备叙此事 , 渠云,“验於琴谱,有井里、别姊、辞卿、报义、取韩相、投剑之类 , 皆剌客聂政为严仲子剌杀韩相侠累之事,特无与扬州事相近者 。意其叔夜以广陵散名曲 , 微示其意 , 而终畏晋祸 。其叙其声 , 假聂之事为名耳 。韩皋徒知托於鬼物以避难,而不知其序其声皆有所托也 。”崇敬之论似是而非 。余以为叔夜作此曲也,晋尚未受禅,慢商与宫同声,臣行君道,指司马懿父子权侔人主,以悟时君也 。又序聂政之事以讥权臣之罪,不侠累,安得仗义之士以诛君侧之恶?有所激也 。不然,则远引聂政之事,甚无谓也 。泰也间,待诏张器之亦弹此曲,每至沈思、峻迹二篇缓弹之;节奏支离,未尽其善 。独栖严老人混而为一,士大夫期其精妙 。其子阑亦得栖严之遗意焉 。
《琴操》:聂政剌韩王者 , 聂政之所作也 。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 。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 。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拨剑剌王,不得 。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 , 学鼓琴 。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 。七年而琴成,欲入韩 , 道逢其妻 , 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 。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 。君对妾笑,齿似政齿 , 故悲而泣 。”政曰 , “天下人齿,尽政若耳 。胡为泣乎?”即别去 , 复入山中 , 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 。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撃落其齿 。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 。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以闻韩王 , 王召政而见之 , 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 。内刀在琴中 , 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剌韩王,杀之 。曰 , “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 , 即自犂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系金其侧 , “有知此人者 , 赐金千斤 。”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 , “此所谓聂政也 。为父报仇,知当及母 , 乃自犂剥面 。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 。冤结陷塞 , 遂绝行脉而死 。故曰聂政剌韩王 。(作聂政剌韩王曲)
《北堂书钞》:广陵散:晋书,嵇康传云,“初,康尝游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 , 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 。声调绝伦,遂以授康 , 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后康将刑乐市,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
《太平御览》:聂政剌韩王都,聂政之所作也 。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时不成,韩王杀之,时政未生 。及壮问母曰,“父何在?”母告之 。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拨剑剌韩王,不得志 , 政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国 。道逢其妻 , 妻对之泣下 。对曰“夫人何故泣?”妻曰 , “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相思见 。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我心悲而泣也 。”政曰,“天下人齿 , 尽相似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 。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撃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琴,持入韩国,人莫知政 。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 。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 , 政即援琴而鼓之 。内刀在琴中,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剌韩王,杀之 。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 , 可得死乎?”政杀国君,罪当及母,即自犂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 乃枭磔政形体,市,系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 。”遂有一妇人往而哭之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曰,“此所谓聂政也 。为父报仇 , 知当及母,乃自犂剥面 。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 。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 。故曰,聂政剌韩王 。(作聂政剌韩王曲)
《琴史》:杜夔,字公良,河南人 。邃於声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为魏太乐令,绍复先代古乐 , 皆自夔始 。帝尝对宾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难色 。帝怒,以他事黜之 。或云,夔妙於广陵散,嵇康就其子孟求得此声 。(杜夔)
《琴史》: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 。有冠偏之才,韬世之量 。导生以存道,居正以待时 , 而卒不见容於衰世,古今所悼愍者也 。博综技艺,特妙丝竹;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 , 滋味有厌而此不倦 , 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 。尝著琴赋,……於琴德备矣 , 尝为中散大夫 。时晋将篡魏,叔夜不乐仕近,钟会以康负德望,劝司马诛之 。康临刑,顾日景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 , 吾每靳固之 , 广陵散於今绝矣” 。时年四十 。或云,康游於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夜久,忽有客诣之,自云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 , 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亦不言姓字,此说已怪,不足据也 。知叔夜之意者,惟唐之李勉乎 。(嵇康)
《琴史》:袁准,字孝尼 。陈郡人 。少好琴 , 未尝一日彻去 。尝学广陵散於嵇叔夜 , 叔夜靳而不传 , 临终悔之 。官至给事中 。或传孝尼乃叔夜之甥,尝窃传其曲,谓之止息,然据叔夜琴赋已有广陵止息,岂自古已立此名,而叔夜孝尼复润色之耶?(袁准)
《琴史》:广陵之作,叔夜寓深意於其间,故其将死犹恨不传 。后之人虽粗得其音,而不知其意,更历千载而后得韩皋,可以无憾矣 。然叔夜知魏晋之祸,而不知身之祸,命矣夫!或云,叔夜传广陵於杜夔之子,盖与论乐耳,非授此曲也 。(韩湟及其子皋)
《通志》:河间杂弄二十章:广陵散,嵇康死后 , 此曲遂绝 。往往后人本旧名而别新声也 。
《潜确居类书》:广陵散:(晋书)嵇康尝游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 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 。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 。曰,“君试以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 。声调绝伦 , 遂以授康 。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后康临弄东市 , 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请学广陵,吾靳固不与,广陵散於今绝矣 。谢灵运诗,“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 。”明月吹,亦琴曲名,凄恻哀声也 。
《广陵散》小标题
《神奇秘谱》:慢角调,开指;
小序:止息;
大序:井里第一,申诚第二,顺物第三 , 因时第四 , 干时第五;
正声:取韩第一 , 呼幽第二,亡身第三,作气第四 , 含志第五,沉思第六 , 返魂第七,徇物(一名移灯就座)第八,冲冠第九,长虹第十,寒风第十一 , 发怒第十二,烈妇第十三 , 收义第十四,扬名第十五 , 含光第十六 , 沉名第十七,投剑第十八;
乱声:峻迹第一,守质第二,归政第三 , 誓毕第四,终思第五,同志第六,用事第七,辞乡第八 , 气冲第九,微行第十;
后序:会止息意第一,意绝第二,悲志第三 , 叹息第四 , 长吁第五,伤感第六,恨愤第七,计亡第八 。[3]
《西麓堂琴统》第一谱:
一,无开指;二,小序分三段,“止息”注于第一段之下 , 三 , 余同《神奇秘谱》 。[4]
《西麓堂琴统》第二谱:
一,无“开指” , 但曲前另加“慢商品”一段;
二,“小序”作“小引”,也是三段,但无“止息”的小标题;
三,“大序”五段的小标题与神奇,风宣同;
四,“正声”第一段“取韩”作“取韩相”,第十三段“烈妇”用“别秭”,第十四段“收义”作“报义”第十五段“扬名”作“扬明”;
五,“乱声”作“契声”,但“乱声”十段的十个小标题均与神奇,风宣同;
六,“后序”第五段“长吁”作“长呼”,余与神奇 , 风宣同 。[9]
《琴苑心传全编》:与《神奇秘谱》同 。
《琴学丛书》:与《风宣玄品》同 。
史籍记载
《七修类稿·续稿·卷五》
○广陵散
《晋书》载:嵇康尝游会稽 , 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忽客至,自称古人,与谈音律,辞致清辨 , 索琴而弹曰:“此《广陵散》也 。”声调绝伦,遂授于康,誓不传人,不言姓而去 。及康将刑东市,顾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 , 吾每靳,而今绝矣 。”海内至今,莫不痛惜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于世 。惟便康之甥袁孝尼能琴,每从康学而不与,后康静夜鼓之,孝尼窃从外听 。至乱声,小有间息 。康疑有人,推琴出户 , 果见孝尼 。止得三十三拍 。后孝尼会止息之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 。序引在而世亦罕闻焉 。予少曾学琴,亦闻其无传也 。嘉靖己巳,宿尚书顾东桥书室,见有《神奇秘谱》三卷,乃明?瞿仙所纂,首列《广陵散》,共该四十四拍 。序其原出隋宫,传唐、宋之御府者,共有六段,段各有题并谱 。余曲六十有一,若世所传《颜回双清》之类绝少也 。惜谱多难抄,今止录其《广陵》一曲,词名则具,而音谱亦略之也 。曲名《广陵散》者,因时晋乘魏际,王陵、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继为扬州都督,咸有兴复之谋,俱为司马所杀 。扬地名广陵,散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 。止息名篇者,由音哀伤痛息,客称古人者,乃伶伦也 。皆他书所考云耳 。
《嵇中散孤馆遇神》
晋·葛洪
“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广陵散
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 。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 。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 , 乃移于琅琊之滨 。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 , 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 。是年尝游天台 , 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 , 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 , 河上公坐痕犹存 。至女巫之墓 , 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 。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 , 仙岛渺渺,天台巍?。呛禾鎏?。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 , 玄乐绵绵 。寻声觅去,至一茅舍 。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 。曲终,一清丽女子开门曰:“先生光临寒舍 , 不胜荣幸 。请入内稍坐” 。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 。备茶对坐,方知是谷中女巫 。虽人鬼殊途 , 竟一见如故,彻夜长谈 。或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 , 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 。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 。康请教再三,始授之,今《孤馆遇神》是也 。神巫曰:“见先生爱琴 , 吾另有《广陵散》相赠 。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 , 不可轻传” 。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 。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 。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 , 习至天明方散 。
康毕生独爱此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 , 盥手焚香,方才弹之 。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 。及康将刑东市 , 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 。康刑前索琴而扶 。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 , 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 , 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 。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 , 《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
开指一段 , 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
大序五段(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 。
正声十八段(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狥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 。
乱声十段(峻迹、守质、归政、仇毕、终思、同志、用事、辞卿、气衔、微行) 。
后序八段(会止息意、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 。
作品失传
嵇康除在文学,思想上取得重要成就外,还在音乐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 , 有极高的天赋 。《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有很大关系 。
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 , 还善于音律 。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 。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 。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 。”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 。投此亭 , 由来杀人 。中散(嵇康曾任曹魏的中散大夫)心中萧散,了无惧意 。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 , 空中称善 。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 , 闻君弹琴,音曲清和 , 昔所好,故来听耳 。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 。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 。君可更作数曲 。”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曰:“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 。”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 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 。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 。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天明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 。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 , 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 , 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 。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 。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 , 才使此琴免遭大祸 。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 。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嵇康-广陵散 [10]
面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嵇康是愤然不平 。为表示反抗 , 他经常逃入山林,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等人相与邀游 。袁颜伯《竹林七贤传》云:“嵇叔夜尝采药山泽,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弦琴 , 而五声和 。”正因嵇康这种愤世嫉俗的表现,使他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上才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正像一首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 。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 。奏《广陵》 。曲终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 。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 , 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 。由于具有“谱简腔繁”特点的记谱法 , 嵇康所奏《广陵散》在节奏上的处理无法标于谱面流传后世 。事实上 , 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 , 一直流传到今天 。
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 , 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 。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终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
作品赏析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嵇康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 。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 。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 , 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 。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 。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 。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 , 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 。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 。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 。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 。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 , 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 。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
聂政刺韩王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 。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 。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 , 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 。《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 , 上阶刺杀侠累 , 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不止 , 又连杀数十人 。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 。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 。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 。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 。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 。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 。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 。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 。”然后聂荣哀恸而死 。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 。聂政这么做的目的是保护严仲子,而聂荣以为是为了避免连累自己 。但聂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 , 以避免聂政成为无名刺客 。
聂政刺杀侠累应该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政治事件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 , 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 , 一个弱女子 , 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 。同时又称赞严仲子“知人能得士” 。偏偏无人对侠累的死表示惋惜和同情 。
买凶杀人的严仲子 , 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谋 。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很中立的提到严仲子与侠累之间的矛盾冲突 。例如《史记·卷八十六》里这样说,“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 。《战国策·韩策二》提到,“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 。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 。韩傀以之叱之于朝 。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 。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 , 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可见当时两人已经水火不能相容 。但孰是孰非,谁也不知 。
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刺杀一国政要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 聂政也许是最凶残的恐怖主义分子之一 。根据《战国策·韩策二》的记载,聂政当时还刺伤了正在侠累府中的韩国国君韩哀候 。《史记·表》中提到这一事件时,仅一句,“贼杀韩相侠累” 。不提聂政的名字,而简略为“贼”,明显带有贬抑刺客行为的意思 。然而太史公在刺客列传里则对聂政的事迹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正面的肯定态度 。另外,《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 , 唐睢称赞聂政是“士之怒”,气概丝毫不弱于秦王的“天子之怒” 。唐睢还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当时天现晴空彩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聂政刺韩相是顺应天命 。可见,聂政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英雄义士的行径 。
《广陵散》琴曲最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东汉后期 。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这次刺杀变成了一则民间故事 。在这则故事里 , 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 。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 。原来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 。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 。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 。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 。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 。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 , 为父亲报了仇 。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是聂政的母亲 。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 。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
嵇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 , 他的独立不羁 , 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 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 吾靳固不与 ,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即便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 。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曹爽、何晏等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名士下不了手呢?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 , 不能不遥想嵇康 。
千古绝唱广陵散 千古绝曲广陵散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