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体育作业“打卡”,不该演变成家长们较劲的斗图大赛


封面评论 | 体育作业“打卡”,不该演变成家长们较劲的斗图大赛

文章插图
□蒋璟璟
寒假结束,作为“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寒假,今年孩子们的假期跟往年相比,变化明显 。今年寒假,北京大部分小学取消了以往的“寒假作业本”,手写作业没了,作业的“花样”却多了 。随着“体育进中考”等政策改革落地 , 体育健康类的寒假作业也加大了比重 。不少学校都提倡学生们在假期期间,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 。需求的增加 , 也让体育场馆预订十分火热 。(央视)
“双减”之后的首个寒假,果然有新气象 。大概而言,就是学科教培少了,体育锻炼多了 。但是一以贯之的是,“报班热”并未消退,只是换了个门类、换了个“班”而已 。事实上,对于子女教育 , “付费报班”已成很多人下意识的行为模式 。体育进中考,就报体育班;美育进中考,就报艺术班……似乎没有什么事报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么就再多报几个班 。
【封面评论 | 体育作业“打卡”,不该演变成家长们较劲的斗图大赛】这个寒假 , 很多学校都布置了体育锻炼,要求每日“运动打卡”并上传 。此类“作业”的目的,无非是了敦促青少年多运动保持身心健康,是为了填满“双减”压缩教培之后空出的时间段 。
事实上 , 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规定假期运动项目,然而从现实反馈的情况下,很多家长自己又“卷”起来了 。其突出表现,一则在于“高端化” , 啥运动项目高级就报什么,为的就是“与众不同”“彰显身份”;再者就是“疯狂堆量”,有家长给孩子报了攀岩、滑雪、滑冰、轮滑等各项,各种花样轮番上阵每天不重样 , 日程拉满 。
所谓运动从无高低优劣之分,“体育打卡”作业,也绝非家长斗图大赛 。每天在体育馆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孩子,未必就比那些天天在小区楼下跳绳、瞎跑的孩子高明到哪里去 。运动 , 应该是基于个人兴趣、个人禀赋,而不是彼此较劲、争强好胜 。随着体育在日常教育、升学考试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权重,家长们更该保持平常心、克制胜负欲,尊重孩子意愿、基于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运动项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 , 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