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交通安全调研报告怎么写?( 六 )


二、存在问题
1、接送学生车辆车况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一是农村幼儿园为了招揽学生 , 提供接送免费服务 , 但为降低成本 , 选择使用低廉、车况差、甚至是濒临报废的车辆接送学生;二是农村学生居住地较为分散 , 上下学距离学校较远 , 客流单一而且固定 , 且时间都集中在早晚 , 导致手续不全、车况差、驾驶人素质低的不法校车便趁虚而入 , 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是普遍现象 。
2、宣传不到位 。由于农村地处复杂而又偏僻 , 虽然交警二大队经常组织民警进村入户进行宣传 , 但仅仅靠交警部门一家孤军奋战无疑是杯水车薪 , 很难从根本上形成对不法车主或群众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
3、管理盲区 。农村校车的车主多为当地人 , 存在运营道路熟、人际关系熟等特点 , 交警下乡开展整治行动 , 就与民警打起“游击战” , 加之警力不足 , 导致整治行动成效不明显 , 使不法校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 。
4、责任不明 。就目前的管理职能上看 , 教育、学校、运管、交警等部门 , 都只在一定程度上对校车拥有部分管理职能 , 究竟应该谁来提供 , 谁来保障供给 , 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 。造成了谁都管 , 谁又都管不了的“踢皮球”现象 。
5、发展失衡 。因全区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和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公交服务水平较低 , 导致城区学生可以通过公交车上、放学 , 但延伸不到边远农村满足中小学生交通出行的需要 。乡村客运因其局限性 , 不能到达每位孩子的家门口 , 且价格较高 , 农村学生无力承受 , 导致地处边远农村学生选择乘坐不法校车上、放学 。
三、解决农村校车安全管理的办法
1、宣传为先 , 形成气氛 。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 ,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方式深入学校和农村 , 结合交通事故案例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 采取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等方式和途径 , 全方位开展各种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 通过宣传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 使其充分认识到乘坐黑校车的严重危害性 , 从思想上巩牢安全防线 , 使隐患车辆没有生存“土壤” 。
2、健全机制 , 各负其责 。乡镇教育、安全主管部门和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责任制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做到部门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层层签定交通安全责任状 , 教育学生自觉不乘坐、家庭不租用无牌无证、报废、拼装的“黑校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