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大中华史(全两册)读后感1000字( 四 )


关于《岳南大中华史》考古发现的古代部分 , 则在作者有意的串联中 , 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全貌 。北京人的发现代表了这片土地上人类的开端 , 也打破了亚洲没有早期人类足迹的历史  ,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仰韶文明的发现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 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彩陶 , 而这种彩陶与美索不达米亚苏萨地区的彩陶几乎一样 , 而这在西方也就形成了中国“文明西来”说的基础 。但很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吴金鼎在山东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 , 而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黑陶 , 代表了中国制陶文明的一个新的高度 , 这种黑陶只能产生于中国本土 , “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 。关于中国历史上那个最为神秘的夏朝是否存在 , 存在于什么时间 , 历来争议不断 , 这也成了中国考古发掘以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夏商周三代的断代研究也被提上了日程 , 甲骨文的发现让这种研究有了一定的物质和信息基础 。而发现甲骨文的殷墟 , 只能是商代的著名王城 , 而在这些考古发现和研究中 , 中国的古代文明渐渐明朗 , 中国5000年文明史也渐渐地成了有根据的历史史实 。《岳南大中华史》还根据《孙子兵法》的挖掘还原了战国时代的历史 , 用兵马俑还原了秦朝那段历史 , 马王堆代表了汉朝 , 佛骨舍利的发掘还原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 , 明清的那些事儿当然会有明清的那些陵墓们来讲述 。用考古发掘还原着历史史实  , 这就构成了大中华历史的全部 。虽然这不是一部专业的历史著作 , 但它胜在故事性强 , 胜在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的历史观 , 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 。
《岳南大中华史(全两册)》读后感(四):感受历史的温度和弹性
当初看到作者岳南名字的时候 , 立刻就决定入手 , 谁让我曾经被《南渡北归》震撼过呢?岳南笔下的那些大师真的让人心向往之 。岳南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各种火花四溅的时代 , 那个用浓重厚实的旧知识打着底子 , 却有着崭新的思维的时代 , 那个不可复制的时代 , 那个令人惊叹的时代 。写那个时代的人多了 , 岳南却带给我最不一般的味道 。
大中华史 , 岳南写人那么精彩 , 梳理历史应该也不逊色 。何况还有封面上的那“C形龙”以中华第一玉龙的完美弧度逗引着我这个考古入门级小爱好者 。书拿到手之后 , 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 两大厚本 , 5厘米的厚度 , 近800页的篇幅 , 这得看到哪辈子去呀…… 硬着头皮打开 , 谁知道读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劲 , 这就是考古类的小说呀 , 感觉这就跟作者拉着你的手 , 然后带着你穿越时空一样 , 真的一点儿也不难读 。我说的这个不难 , 不是浅的意思 , 是不难受的意思 。这套书读起来令人心生欢喜 , 虽然我花了至少三个实实在在的8小时(当初入手这本书的时候 , 卖书的广告说是8小时读完)才粗读了一遍 , 整个星期六星期天 , 几乎都奉献给了这本书 , 读得眼睛都要花了;虽然里面有好多知识 , 我都觉得我还需要去拓展知识面才能真正读懂 , 或者说真正有可能读懂 , 比如《夏商周历史文化解秘》 , 感觉跟我原有的知识体系有点打架 , 我还需要一些时间咀嚼消化 , 但是我依然要说这套书很值得一看 。岳南 , 在我心中更神了 。他不仅描写我国的最后一批大师 , 栩栩如生 , 各具特色 , 他梳理起我国的文化史来 , 也娓娓道来 , 头头是道 。作者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清东陵 , 上下五千年 , 纵横几万里 。作者将历史与考古的新发现 , 融进了自己流畅的文字之中 , 给我们画出了一条中华文化的长龙 。在如C型龙一样顺畅的历史脉络中 , 岳南还特别注意大事件中的小人物 , 对这些小人物的充分展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亲近和尊重 。在他的笔下 ,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 , 而是有温度有热情的 。历史不仅仅是一连串的数字 , 也不仅仅是一件件的文物 , 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组成的 。这是我最欣赏这套书的地方 。作者的写作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 , 大的时候能够撑天入地 , 小的时候能细如花针 。和大家分享几个我特别感动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