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重阳作文范文有没有?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 老人节 。在那 , 人都忘记重阳节的习俗 。酿菊花酒;登高插茱萸;还漫步在秋风中吟诵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而重阳节也过得很有意义 。
下午 , 我和何姿娴、王景琳约好 , 去为小区里的阿婆做点好事 。来到阿婆家 , 阿婆正忙着做饭 , 一见 , 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忙说:“阿婆 , 是老人节 , 来陪你一起过 。你别忙了 , 来帮你吧 。”阿婆点了点头 , 坐了 , 开始为她捶腿、捶背、梳头 , 还一边为她讲讲的趣事 , 阿婆边听边笑 , 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神情 。
过得飞快 , 转眼已傍晚 , 该回家了 , 对阿婆说:“阿婆 , 该回去了 , 不然会着急的 。”“好 , 好 , 你们来陪我 , 我真兴 。”忙说:“没关系 , 本来您的节日 , 您应该好好休息 , 回去了 , 阿婆再见!”
回到家 , 我还给远在外地的外公外婆、打电话致以节日的问候 , 并祝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活动 , 我明白了道理 , 老人是的长辈 , 是的生命的延续 , 年轻时把抚养大 , 把的心血的下一代身上 , 而需要的是想让常回家 , 应该多去陪陪 , 让孤单 。
《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小学 于海珍
一、课题:《尊老敬老过重阳》
二、教材 。
我的设计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尊老敬老过重阳》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三个基本特征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该课程强调: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 , 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 基于以上基本理念 , 我对《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进行如下设计: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 积极主动做家务事 。乐于帮助别人 , 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这一内容标准而设置的 , 设置本课具有时代意义 。首先 , 课改总目标强调 , 要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具有社会责任感 , 努力为人民服务 。另外 , 近年来 , 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 ,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 , 但与此同时 , 却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 即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 所占比率不断增长 。联合国十分关注老年人问题 , 规定从1991年起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 , 我国也在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本课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 , 目的是通过重阳这一传统节目 , 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