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

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几个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在人际交往上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 。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
二是小团体现象突出 。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
三是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
四是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 。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中学生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呢?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六个类型: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⑶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
“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忽视了对中间大多数学生 。前面的抓了,后面的促了,而中间的大部分只靠自我发展了 。他们应该由谁来管,怎样来管,这是新形势下,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
【学生心理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教育史的泱泱大国,我国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作为这样一个国度的教师,自古以来,在班级授课制中无不奉行着一个基本原则:抓两头,带中间 。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全面能力的要求,这一抓一带之中似乎不再那么妥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