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三 )


人类的存在是伴随着孤独感的 , 从古至今 , 人们一直在尝试摆脱孤独感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更替 , 摆脱孤独感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从而变得多元化 , 在原始社会 , 人们建立与自然界的原始联系 , 让自己融入自然或者与之结合 , 这就产生了宗教仪式这种强烈的、具有周期性的、刺激性的狂欢 , 由于这能够使人们在时空上结合并暂时摆脱孤独感 , 它被所有人推崇和鼓励;另一种方式就是情欲放纵或者饮酒成瘾 , 在这种狂欢状态中 , 人们可以暂时抛开孤独和焦虑 ,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摆脱它们的方式 , 一旦孤独感再次涌上大脑 , 这一类人又开始了刺激神经、麻醉精神的狂欢 , 一切归于平静后 , 反而孤独感更甚 , 因为他们生活混乱 , 虚度光阴 , 没有爱 , 只有放纵 。接下来到西方当代社会 , 随着城邦和国家的建立 , 统治阶级出现了 , 人们想要摆脱孤独感的方式就是不做异类 , 从众且合群 , 除此之外 , 保留一点点个性作为生活的自由 。中国有句话叫“高处不胜寒” , 往往站在高处的人就是与众不同的 , 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 , 都鲜为人理解 , 所以他们的孤独感是大于一般民众的 。到了工业社会 , 思想家们提出了“平等”的概念 , 人们之间的特殊差异应该得到尊重 , 遵从民众不再被当做唯一真理 , 新鲜元素出现在社会——民主、自由、反对剥削和压迫 。放眼现代社会 , 生存似乎变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困难 , 因为这个时代的生存不仅仅包括活着 , 更重要的是生活 , 人像机器一样运作着 , 每天都处于无限的交易之中 , 人与人的距离感日益增加 , “996”的工作状态完全支配大多数的人 , 他们过着日复一日相同的生活 , 他们的娱乐被限定 , 短暂的乐趣就是幸福感的来源 。但毕竟人不是机器 , 人需要爱 , 而这就要求在人和人之间达到真正的结合 。
以上所讲到的人的生存就是爱能结合的基础条件 , 爱就是人类生存于这个世界的动力与目标 , 是一种必需品 。书中谈到:“成熟的爱是在保持一个人的完满性和一个人的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 , 这样的爱是有活力的也是积极的 , 我们不会见到哪一对情侣是完全相同的 , 正是因为二人独特的个性 , 双方才会被彼此吸引 , 产生爱 , 通过爱结合在一起 , 双方才会“主动地站进去”;反之 , 如果双方为了能保持稳定性 , 委屈自己适应对方或是凌驾于对方之上 , 那么这两人都是不完满的 , 结果就是这份爱会变质 , 变得被动与消极 , 两个人都会沦为感情的奴隶 。给予是爱的必要条件 , 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 , 后者则更为重要 , 因为爱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产物 , 给予你所爱的人主动的关心、以平等和自由为基础的尊敬、用行动去了解和深入他(她) , 加深你们之间的结合 , 用爱克服孤独感 。拥有爱的能力是能够爱人的关键而并非是对象 , 很多时候 , 我们在寻找伴侣或是朋友的时候 , 都是冲着“合适”去的 , 性格合适 , 家庭条件合适等等 , 但是合适不该是爱情或友情的前提 , 而是你们真诚给予、付出后所达到的成就 , 如果一个人懂得如何去爱 , 那他的爱就不会被限制于与他各方面匹配和合适的某些人当中 , 他会有能力爱自己 , 爱所有的人 , 爱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