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五 )



《爱的艺术》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没看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爱是人的一种本能 , 从无条件的母爱中知道付出与奉献 , 从父亲的严厉与宠爱中学到坚强与责任 , 这都是我们潜意识中爱的本质 。在读完《爱的艺术》之后才知道原来爱也是一门学问也有理论也需要实践 。虽然艾里希——弗洛姆生活的时代和背景已经跟我们大相径庭 , 但是他对爱的理解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产生很大的分歧 。书中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术语但是都不是很艰涩难懂 , 虽然不是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 但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对爱的诠释也使我感觉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爱是一门艺术 , 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弗洛姆认为造成“爱不用学习的态度”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爱 , 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 , 所以他们使用各种途径赢的人心、具有吸引力;还有人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 , 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 , 人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 , 但是要的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则难的多;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哪一项事业像爱那样 , 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 , 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 , 他主张爱也需要学习 。在他论述的过程中我觉的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 , 至少我觉的很真实 , “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当他们突然拆掉使他们俩分隔的那堵高墙时 , 他们感觉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 , 最后融为一体 。但是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可能持久的 , 它只是昙花一现 。这两个人渐渐熟悉 , 而亲密体验的奇妙光环却日渐消退 , 直到最后他们的冲突、失望及彼此之间的厌烦 , 把当初仅存的美好感觉完全破坏掉 。然而 , 在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将是这样的结果 , 实际上 , 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爱 , 他们只是把彼此之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表现 , 但其实 , 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孤单 。”确实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爱情就如昙花般稍纵即逝 ,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爱 , 而只知道自己很孤单 。为了逃避这种孤单的感觉而选择暂时的麻痹 。
爱的对象 。“爱并不是某个具体人的一种关系 , 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 , 一种性格上的倾向 。这种态度决定的是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 而不仅仅是决定与自己爱的对象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只爱自己的对象 , 而对其它人漠不关心 , 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 , 只不过是一种共生体的依恋 , 或者是一种更高的意义上的自私 。然而 , 绝大多数的人相信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 , 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 。他们甚至认为只爱一个人不顾其他恰恰是自己强烈的爱的证明 。其实这种想法十分荒谬 。就像一个人想画画但又不想学习绘画这门艺术 , 他只关心能不能发现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模特 , 自认为一旦找到就会画出美丽的作品来 , 这自然是荒谬可笑的 。”其实我并不赞同他这种说法 , 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彼此眼中只有对方 , 这在我们看来在正常不过的了 。他们只顾及到自己爱的人而忽略了其他人 , 是因为爱情本身就具有排它性 。他们忽略其他人也并不能说明对其他人就没有爱 , 而是不同性质的爱 。这在他看来是荒谬可笑的让我感觉十分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