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读后感如何写?

慢教育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慢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近期翻阅了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 。我细细地品味着慢教育的每一个实例,我深深地感到每一个实例都在向我传递一个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教育哲理 。
教育是慢的艺术 。张文质先生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 。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 。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
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教育的大忌 。正如德国哲人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生命活力与精神灵魂的教育需要耐心、宽容、细心……
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在“慢”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充分的从容和宽容,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思考与幼稚,慢慢地感受孩子的挫折与成长 。老师要拥有足够的童心与细心,慢慢地听孩子讲故事谈理想 。同时要学会真诚的欣赏与体验,慢慢地表扬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品味纯真的快乐童年 。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
我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 。”从今天起,在教学中,我会“慢一点,再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 。”

慢教育读后感如何写?


教育是慢的艺术
——《和优秀的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三坊 三组 杨柳雪镇实验小学 李小惠
夏季悄悄来临,向晚的微风吹来,小区里开始寂静下来 。年轻的妈妈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对对夫妇相伴而行,好一首美妙的小夜曲 。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旁边,我停下了脚步 。只见年轻的妈妈放开学步的孩子,在几步之遥处停下来,拍着双手,面带微笑望着颤巍巍的孩子说:“宝宝,过来!”孩子面露惧色,双腿发颤,双手打开,试着迈开脚步,却又难以挪动 。年轻的妈妈没有上去搀扶,依然在原处微笑着、等待着、鼓励着孩子勇敢尝试 。孩子几次努力之后,终于大胆地挪动脚步,扑向妈妈的怀抱 。年轻的妈妈一下把孩子搂进怀里,在孩子粉嫩的脸蛋上留下一个甜甜的吻,尽情地享受着孩子的成长 。从孩子迈开第一个脚步的时候,成长就开始了,教育也就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