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插图纪念版)》读后感锦集( 四 )


《百年孤独(插图纪念版)》读后感(四):cien a?os de soledad
马戏团帐篷里的冰块、席卷马孔多的失眠症、庇特拉的占星术、栗树下的布恩迪亚、涉及四代人的战争、乌尔苏拉的糖果小动物、吃土和墙皮的丽贝卡、平息罢工的大屠杀、搞不明白谁和谁的名字、黄蝴蝶、小黄花、蝎子、吃掉奥雷里亚诺的蚂蚁……看这本书不算啃,应该算灌 。
不知道是不是状态的问题,读着马尔克斯的文字总是无法以理性严峻的文学理论研究理论去分析解构之 。当然了读完之后我觉得这就是他的独一无二的风格 。他用水流一样流畅的文学语音,却似乎没有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书里的马孔多过了一百年,马尔克斯写这个故事花了两年,我读这个故事花了十天,但是马孔多时间却好像一直在那个地方打转,就像书中最后说的一样 。或许是这种有意识流文学的不知道怎么的莫名其妙就被写到现在这个境况的特色的纪实虚构文学,构成了马尔克斯独具一格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读到三分之一,我并没有看到过有里程碑似的时间标尺,只能在“面对行刑队”的反复提醒下对照着人物关系表查看故事进度 。明明重大事件是完全可以作为时间流逝的标尺的,但马尔克斯却偏偏把它的起因发生用生硬的语言写得含糊不清,然后在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又全是荒诞而诡谲的诗一样的描写,然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有情感,没有结局,于是乎,全篇都在不变的变化中凝固在时间长河里 。
读完之后,我不禁联想起我家乡部分中国式家庭 。可能也和中国式家庭没关系,是我的家庭 。我母亲是因为父亲事业上有前途选择他的,她是一个很明智又功利的女人,没有她的教导我不会像今天这样在大学图书馆里读完这本书,甚至说连大学都考不上 。因此决定我人生道路的是母亲,但影响我性格的却是父亲 。我父亲果真如妈妈期盼的那样赚了不少钱,带领我们一家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也不外遇不抽烟不喝酒,但他有那种可以让身边人痛苦的性格缺陷 。和家人在一起的很多时候他更像一个巨婴,不会做任何选择,都要别人帮他做,结果不顺意便理所应当地把责任推到那人身上 。同时他也很难管住自己的脾气,而且特别喜欢故意挑别人不乐意听到的话回答并视之为调侃,明明他知道别人想听到什么可他偏偏不说,要反着那句话说 。这些缺点,好像刻在基因里似的,被他的儿女统统学了过来,很多已经花了极大的痛苦和世界改掉了,可又在下一代身上,隐约见到了影子 。在智慧的母亲规划的人生轨迹下,他们的儿女都顺利过上了平稳安宁的生活,但是他们想要的永远不会是已经给他们的生活,于是,如果没有干预,他们也许又会为为自己的子女规划截然不同的生活,然后他们的儿女也许又会因为被放养而把他们的子女圈养,就像我母亲那样……圈养,放养,圈养,放养,圈养……对孩子的规划一直在循环变化,但是我父亲这奇特的性格却会像他的血脉一样,一代一代一代没有间断一直传下去,他装傻充愣的说话方式、他不合时宜的无趣玩笑,会一直在不经意间流传,直到在足够早的时候被另一半发现然后改掉 。就像布恩迪亚家族一样 。如果乌尔苏拉没有活到122岁那么老才死的话,她就没办法教导到四代甚至是五代子女能让家族苟延残喘的三观,在布恩迪亚高傲而封闭的、只爱家族女人的性格基因影响下,甚至可以说这个家族活不过三代 。乌尔苏拉死掉的时候,这个家族就已经像丽贝卡公墓边的房子那样了 。看上去还树立着,实际上墙和地基统统烂到骨子里去,怎么修葺也修不回来,只是需要一个机遇把它轻轻一推罢了 。看上去没倒,可能摇一摇就会在片刻成为一片烂瓦 。实际上马尔克斯确实是这么写的 。蚂蚁最终吞噬了这座废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