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人力车夫读后感精选( 四 )


老北京
在五四运动期间,受到劳工神圣观念的影响,涌出了大量作品描写中国底层劳动人民,除了我们熟悉的《骆驼祥子》之外,《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也刊登了大量调查人力车夫问题的文章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本书一直提到的李汉景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北京人力车夫现状的调查》 。关于中国近代人力车夫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交叉着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论题,加强对于各个社会群体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扩充和了解近代史,对于相关历史作出全面评价 。
《北京的人力车夫》读后感(四):《北京的人力车夫》人力车夫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人力车在北京现在还有,只不过早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体验 。在后海和什刹海附近叫一辆人力车,可以畅游一下现存的老北京胡同和很多名人故居 。车夫还会兼导游,给你讲解一下关于这里的故事,让你深刻地感受旧时北京城的风貌 。
在上世纪20年代,人力车曾是北京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而车夫们的生活状况就是当北京城社会底层人民的缩影,他们身上折射出旧社会普通劳苦大众的心酸与疾苦 。
史谦德教授写的《北京的人力车夫》就是这一个时期,书中对北京的人力车夫与社会政治背景都进行了介绍 。作为一个外国人,看到中国的视野也算足够广阔,但他与同样是写车夫题材的作品《骆驼祥子》却有很大的区别 。
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以主人公祥子为故事主线,从他开始拉车到他失去车,从他再次有车到再遭重创,连续几次的打击后,祥子对生活逐渐失去信心,慢慢地他也堕落成和其他车夫一样随波逐流的人 。
《北京的人力车夫》里,作者没有特写哪一个车夫,而是通过写这样一类人,引出当时社会的现状 。在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中国社会处于多种势力暗潮涌动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在这座城市中碰撞凸显出来,这正是在新的社会秩序形成前的彷徨期,此时的社会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
不同阶层的人们,汇聚在这样一座城市里,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旧时北京的交通看似平常,却也是多方势力争夺的利益场,本土官员,外来势力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他们在利益的驱动下盘算着自己需求 。电车的投入使用后,使本已饥寒交迫的人力车夫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
电车与人力车相比优势一目了然 。人力车夫累死累活也跑不过带轮子的电车,还有车份钱或车钱的高成本在里面,费用要比电车贵许多 。百姓的衣、食、住、行,换了谁也肯定优先选择经济实惠的,因此,比较之下,人力车夫挣钱的机会再次被剥夺 。
统治者关注国计民生,人民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统治者中饱私囊,不顾百姓疾苦,社会肯定民不聊生 。混乱无度的社会注定无法长久,在各种矛盾不断激化下,阵营欲加鲜明 。关注人民疾苦的人,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