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读后感1000字( 六 )


事实上,李林甫虽然政治品格不高,但行政能力的确超强,为玄宗盛世的巩固与延续做了不少实事 。比如: 推动大唐财政逐步开始从按人头征税向按土地征税的过渡;完成了帝国兵制从征兵制到募兵制的重大改革;主持修订了《唐六典》 。就连对他评价很低的《旧唐书》都说:宰相用事之盛,开元以来,未有其比 。另一个说明李林甫气场强大的故事是,据说李林甫是大唐唯一有足够威势遏抑安禄山野心之人 。安禄山每每拜见李林甫,他还未及说出的小心思总能被李林甫预先言中 。安禄山因此将李林甫奉若神明,但有见面,即使是数九寒天也紧张得汗流浃背 。用现在的话说,当领导到这个份上,绝对有几把你寻常看不到的刷子 。
曾经励精图治的李隆基,对李林甫宠信不衰,除了李林甫确有其才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李林甫虽权倾朝野,但始终无野心去威胁皇权,在贯彻帝王的政治意志上不遗余力,甚至有些家奴的做派 。这使得李隆基可以自琐碎政治事务中脱身的同时,保持对朝中大事的掌控 。第二点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李林甫主动承担了某些李隆基不仅不方便干,可能连公开说都有忌讳的“脏活儿” 。在李隆基的政治认知中,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一贯是太子 。李林甫配合着对太子发动了连续三次几近致命的打击,史称“天宝三大案” 。讨好现任领导而得罪下任领导,李林甫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终局 。
但如果拒绝配合皇权倾轧东宫呢?他根本就不可能坐稳16年的右相,甚至连能否当上右相都在两可之间 。这不就是张九龄失势的政治逻辑之一吗? 李林甫之子李岫一直担心父亲会未权势所反噬 。一次随父游园时看到一个苦力拉着大车走过,趁机跪倒在地,哭着对父亲说:“父亲久居相位,怨仇满天下,一旦大祸临头,恐怕想跟这个苦力一样都不可得 。” 李林甫默然良久,喟叹道:“已经是这样了,能怎么办呢?” 是啊,能怎么办呢?这不也是我们当下很多人的现实困惑吗?关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妥协,清高与世俗,诤言与逢迎,贫穷高贵与富有粗鄙……您作何选择呢?
02 名满天下却求仕不得的诗仙李白 我们熟知的“谪仙人”李白曾经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超脱诗句 。他的迷弟杜甫也为他写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瑰丽诗篇 。但他一生的“长相思,在长安” 。李白曾在42岁时奉召入长安,做了不到两年翰林 。之后终其一生都将这段伴在李隆基身边的日子视作无上的荣耀,反复地咀嚼回忆,“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 李白的两次婚姻皆联姻相府,虽然是失势的相府,但也满足了他对门第观念的认同和向往 。在当时的文人观念中,门第仍然保有其重要地位 。同时代的王维出身河东王氏,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崔颢出身博陵崔氏,王之涣归宗太原王氏,都是根基深厚的望族 。李白虽生性豁达潇洒,也始终勘不透“门第”这一关 。李白的这种婚姻偏好,并非攀附权贵,很可能是心理补偿大于功利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