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读后感1000字( 七 )


李白曾在友人何昌浩的触动下,险些成为安禄山的入幕之宾 。恰逢安禄山入长安而错过觐见 。否则,我们将看不到后来的李白 。如果说李白前三次求仕是机遇不好:第一次入长安怀才不遇,第二次当翰林不到两年为小人所害,第三次起意追随安禄山是偶然为之 。那么,最后一次他选择追随叛逆的永王李璘,并且在李璘兵败后坚持永王军为“王师”,就是真正的政治头脑糊涂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李隆基逃亡蜀地,太子李亨掌握了指挥全国平叛大业的实力和大义,永王李璘仗着拥有部分兵权妄想割据甚至夺位 。李白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李璘阵营,之后仅仅一个月左右,永王败亡 。这一个月的政治投机,换来了李白的身陷囹圄,甚至有性命之忧 。李白只是永王集团决策层之外的一介文士,但却是永王阵营中唯一的举国皆知的名士 。同期的名士萧颖士和孔巢父等人都清醒地拒绝了永王的招揽,高适还凭借追随太子平定永王之乱乘风而上,官至节度使 。这更能说明李白的政治认知之幼稚,宦途追求之热切 。
他曾经写给永王的多首诗,被认为极度忘乎所以、昧大于势 。自古以来,政治抱负严重超越政治才华而不自知的悲剧人物,李白必是其一 。一出长安,二出长安,附逆永王……这么多的困蹙悲泣,都无法湮灭李白的用世之心 。日暮途穷的李白只能去当涂投奔族叔李阳冰,并于62岁病逝于当涂 。李白去世一年后,一封朝廷诏书姗姗来迟,任命李白为左拾遗,即刻进京 。对于一生都求仕无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李白而言,这一迟来的官位或足以慰风尘 。愤恚权贵是真,求官心切也是真 。“诗仙”仅仅存在于他想象出的诗意世界 。
03 乱世长安,小人物的悲情人生 长安,对于大唐王朝,是盛世怒放之都,是乱世离散之城,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猝不及防 。长安,还是多少人的念念不忘、求之不得、心底最深处的炽烈欲望 。王维曾在这里变节陷伪,后虽官至尚书右丞,却一度梦魇当年的苟且偷生,终于自请削官换弟,懊悔早亡 。力士伴驾多年,流放遇赦归途,听闻玄宗驾崩,“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千古贤宦第一人”令人唏嘘动容 。布衣宰相李泌在这里出山有成,激流勇退 。终归隐衡山、留名史册,似乎是这些乱世人物里最好的结局 。在大时代的丕变中,诗人、宰相、宦官……每个人都深陷于走不出的盛世困境,每个人都在寻路突围,每个人都回不到他们梦想中的长安 。
【《弃长安》读后感1000字】读史使人明智 。一部真实好读的历史大事件,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人物解读,想要了解更多,不妨翻开这本《弃长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