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1、春节的来历是什么?1、春节,指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 。春节是起源于上古的“腊祭”,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早在尧舜时期,我国社会上就出现了“腊祭”的活动 。所谓“腊祭”,就是在年终腊月祭祀百神,感谢神灵的庇佑,使人们获得丰收 。这种祭祀仪式是非常庄重的,人们要准备最好的祭品来祭祀百神 。
2、于是 , 人们就要去打猎,用鲜美的野味来作为祭品 。在古代“猎”字是跟“腊”字同义的 。由此可见,“腊祭” 也就是打猎祭祀之意 。尽管春节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但“春节”这个名字却融合最早见于“春节”一词,《后汉书·杨震》中,如今的春节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
3、春节习俗: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 ,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4、压岁钱: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 , 春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 ,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 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 , 保佑平安 。

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2、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
春节 ,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 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 , 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 , 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 , “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 ,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 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 , 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 , 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 , 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人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
给压岁钱 ,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 , 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 , 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 , 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
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3、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 ,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 , 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春回大地的岁首具有重要意义 , 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
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 , 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
名称变革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等,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 。
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 , 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 故 , 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节
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4、春节的由来是什么?春节由来: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
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 , 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春节关于年兽的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 。
原来 ,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
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5、春节的起源由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 , 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
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 , 
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 , 带领着部下人
员,祭拜天地 。从此 , 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
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成为春节 。
春节演变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 。而中国历代的
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
历 。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
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
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
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
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
年,长达2080年 。
春节名称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
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
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
“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
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
辛亥革命后 , 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
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
历正月初一定作“春节” , 为农历岁首 。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
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
为农历 。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
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
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
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 , 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
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
在公历2月20日 , 为1920年和1985年 。
闰春节
闰春节 , 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
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
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
2539、2634。
【春节的起源由来,春节的来历是什么?】闰春节的过法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
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 。当然 , 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
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
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 , 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岁节(年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 。“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 , “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 , 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 。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 , 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 , 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 。斗柄回寅 , 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 , 新岁由此开始 。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 , 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 。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 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 。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 , 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 , 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
你好,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比较值得提起且常见的三种说法有:腊祭说,巫术仪式说,鬼节说 。
腊祭说的具体观点为:春节源于上古蜡(通腊)祭 。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用以祭农神兼及百神、先祖 。每逢腊尽春来 , 人们就要杀掉牲畜 , 祭祀祖宗和上天 , 祈求新一年可以风调雨顺、无灾无祸、收成兴旺 。
巫术仪式说的具体观点为:春节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是原始信仰巫术的一种具体体现 。原始人认为人的意志和力量可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 。饮食、祭祀、装饰、游艺、娱乐和语言、行为、饮食等一系列禁忌都是围绕辟邪祈吉展开的,人们希望通过它们赶走邪恶、得到幸福 。此后随着时间的演变 , 春节慢慢变成了一种庆祝活动 。
鬼节说的观点为: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古时生产力的低下,以前的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 , 经常被冬天的寒潮侵扰,而且粮食的匮乏也是这些人提心吊胆 。早春时节来临后,青黄不接,生命更是受到了威胁,老人和儿童首先会因饥饿、寒冷和其他各种恶劣因素而死去 。这使得人们非常惊恐,怀疑是鬼神所致 。这段令人恐慌的时节一过,人们便会相互道贺 。这种现象逐渐演变成了春节 。
这里也想扩展讲一下春节年兽的过年传说,春节的过年传说也是春节文化中非常值得了解的一部分 。
民间传说 , 往往春节期间,冬天野外会出来一种叫年的野兽,也叫“夕” 。年兽一年出没一次,这一日叫“过年”(年来了),过年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 。年兽“夕”十分凶残,半夜走家串户吃人,炎黄先祖为了躲避年,那举家团圆在一起 , 围坐在一起抵抗年兽 。由于年兽每年出没一次,炎黄先祖在于其无数次斗争中,摸索出了斗争诀窍,年兽虽猛,但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 。因此,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红春联,在家门口燃起篝火,放爆竹,年兽看见人家门上贴着红对联,门口有红火燃起,爆竹霹雳乱响,还会和长辈拜年,就赶走了年兽 。
希望能帮助题主!
中国的春节是中国四个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 。一年的开始也被称为新年和元旦 。口头上 , 我们也叫它中国新年 , 新年庆祝等等 。它起源于古代,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春节有很多起源,比如腊祭、巫术仪式等等 。现在广泛流传的是关于“年兽”的民间传说 。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 。在古代 , 人们把山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合步:“年,谷书业: 。夏商时期,夏历开始出现 。月亮的周期是月 。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看不到月亮的日子是每个月的新月 。第一个月的新月的午夜被称为年初,也被称为年 。y的名字耳朵始于周朝,西汉正式固定,一直延续到今天 。然而,在古代,正月的第一天被称为一年的开始,它被称为“元旦” 。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胜利之前,为了遵守农历,便于统计,南京临时政府规定人民使用夏历,机关、厂矿、学校和机关实行公历 。公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公历,公历的1月1日被指定为新年,俗称公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是在春节前后,所以农历正月初一必须是“春节”,俗称农历年 。
在传统意义上,春节指的是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节日,高潮是除夕和正月初一 。在中国传统的春节期间 , 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大多集中在祭神、拜佛、祭祖、除旧换新、迎新年、祈福、祈求丰收等方面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