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读后感锦集( 三 )


虽然是分成了几个短篇,但是章节之间互相联系,贯彻了一个统一的世界观:这在全书中多个形象上都有所体现,那就是关于“自我”的思考:不论是作为“人”“机器”亦或是“神”的形式存在,它们都在思考:“我”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身份?一段记忆?还是一段程序?一串数据?如果“我”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又为什么需要某种外在形式来证明“我”就是“我”?
兴许是这样宏大而又繁琐的永恒课题充满了自我纠缠的思辨过程,所以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用力的“解释感” 。但是了解到这部小说创作于1983年之后,我却对这种具有远瞻性的创作概念感到佩服 。在如今40年后,社会各方面都天翻地覆的现在这部小说读起来仍具有现实性的启发,就已经代表了作品的成功 。
《棱镜》读后感(八):终于和神林长平相遇
目前读到第四章134页,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神林长平,忍不住写下感想,怕读完沉浸在回味之中 就只有回味了 。
趁现在新鲜热辣的感觉还在,赶紧写下几句 。虽然只读至一半,但是神作呼之欲出,就像 辻村深月 在后记中所说:“我真的后悔为什么没有把这些时间花在阅读神林长平的小说上?”而我在感叹我为什么不和神林长平早些相遇,为什么不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与神林长平相遇,也许真的就改变我了 。好在终于遇到 。终于可以和神林长平相遇 。
神林长平的小说是写给孩子们的小说,是写给思维没有固化,还对世界好奇的孩子们的小说,他的小说也许存在匪夷所思的细节但是如果可以想一想,世界也许并不是你理所当然认为的样子,未知的空间未知的时间也许就存在神林长平所说的颜色的世界,也许存在你所未知的存在 。
第一篇《五芒星》我以为不过老生常谈的边缘人的故事,感念他的哥哥对他的回护,他的异能力以及堕落天使的异想 。第二篇《机械体》似乎拓展到控制他们的上天,也是一个弃子的故事,乃至读到第三篇的魔幻色彩(这里面许多匪夷所思的无厘头的或者说天马行空的情节),原来啊这些蛛丝马迹之间真的是有联系的,这不是短篇小说集,这是一部宏大的异世界畅想曲 。第四篇更空灵,想象力更加飘渺,至于之后,还得留待我继续探寻 。。。
如果早些与神林长平相遇,也许我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可以记录,也许可以连缀成书,为什么不能呢,上天入地的想象以及愿望为什么不随想随记呢 。就像幻象文库的slogan 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
《棱镜》读后感(九):“奇怪”的《棱镜》
看完有种馄饨的感觉,明明没有看过瘾,但是又觉得够了,到此为止了!
本书写了三个世界,上层的颜色世界,中间的林堡世界(地球),下层的卢比世界 。主要写的是林堡世界,人类是由堕天使艾斯克利托儿创造并赋予语言,然后人类又创造了控制器,其中天空之城控制体却又监视着人类,又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反而成了“守护神”的存在!